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420号建议的复函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9-01 11:09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江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四川省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的提案》(第1420号)已收悉。提案立足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四川发展实际,深刻剖析了当前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存在的短板弱项,并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出了系统且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我省构建高质量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引领,将科技教育作为支撑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多项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系统构建科学教育体系。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工作方案》《小学科学学科作业设计与使用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落实科学课程开设要求,深化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融合教学,将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纳入素质教育核心任务。成都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成都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项科学类课后服务,积极打造泛在化科学教育场景。

(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印发《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覆盖,设立人工智能教学与人才专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人文经典数字馆藏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创新。成都市已启动首批83个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试点,涵盖“人工智能+德育”“人工智能+教学”等八大领域。

(三)强化科技竞赛与创新实践。持续举办“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品牌活动,年覆盖学生超10万人次;联合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健全优秀项目奖励与推介机制,推动创新成果参加国家级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围绕提案所指出的问题与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一)深化学校科技教育改革。推动“前沿科技进课堂”专项行动,支持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涵盖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特色教材与教具。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科技前沿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模块,建立高校专家、产业技术骨干进入中小学授课的常态化机制。

(二)完善科技竞赛支撑体系。研究制定《四川省青少年科技竞赛管理办法》,优化竞赛组织与运行机制,加强经费保障,推动竞赛活动常态化、区域化发展。完善学生参赛激励机制,探索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加分等政策,强化融媒体宣传推广,提升科技竞赛的社会影响力与参与度。

(三)推进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依托“政—行—校—企”协同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推动课程、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共用。鼓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定期举办科技教育资源对接会、成果转化洽谈会等活动,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感谢您对四川科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加强部门协同、政策集成和资源投入,持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科技教育体系,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9月1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420号建议的复函

2025-09-01 11:09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江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四川省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的提案》(第1420号)已收悉。提案立足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四川发展实际,深刻剖析了当前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存在的短板弱项,并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出了系统且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我省构建高质量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就提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引领,将科技教育作为支撑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多项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系统构建科学教育体系。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工作方案》《小学科学学科作业设计与使用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落实科学课程开设要求,深化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融合教学,将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纳入素质教育核心任务。成都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成都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项科学类课后服务,积极打造泛在化科学教育场景。

(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印发《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专项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全覆盖,设立人工智能教学与人才专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人文经典数字馆藏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创新。成都市已启动首批83个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试点,涵盖“人工智能+德育”“人工智能+教学”等八大领域。

(三)强化科技竞赛与创新实践。持续举办“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品牌活动,年覆盖学生超10万人次;联合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健全优秀项目奖励与推介机制,推动创新成果参加国家级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围绕提案所指出的问题与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一)深化学校科技教育改革。推动“前沿科技进课堂”专项行动,支持中小学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涵盖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特色教材与教具。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科技前沿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模块,建立高校专家、产业技术骨干进入中小学授课的常态化机制。

(二)完善科技竞赛支撑体系。研究制定《四川省青少年科技竞赛管理办法》,优化竞赛组织与运行机制,加强经费保障,推动竞赛活动常态化、区域化发展。完善学生参赛激励机制,探索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加分等政策,强化融媒体宣传推广,提升科技竞赛的社会影响力与参与度。

(三)推进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依托“政—行—校—企”协同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推动课程、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共用。鼓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定期举办科技教育资源对接会、成果转化洽谈会等活动,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感谢您对四川科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加强部门协同、政策集成和资源投入,持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科技教育体系,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四川省教育厅

2025年9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