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52期)成都理工大学实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08-24 15:17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成都理工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安排部署,把握“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着力破除人才机制障碍、创新人才发展举措、探寻人才跨越发展路径,提出“立师德、提总量、调结构、重培养、转机制、强服务”改革思路,全面实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汇聚人才合力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发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强基固本”

一是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把“四有”好老师作为全体教师的政治要求与价值追求,明确学校师德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构建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师德考核、师德监督、师德奖惩、实施保障为一体的师德建设大格局。健全师德建设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师德建设相关制度,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保障队伍甘于奉献、奋发有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

二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学院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和引导凝聚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把党的工作融入到师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业务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各类教职工培训实训中,引导广大教师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教师提高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树立师德典型,激励广大教师崇德向善、创先争优,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感和价值感。每年教师节,组织开展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组织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向从教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二、调整人才结构“引育并举”

一是加大引才力度。以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契机,实施“珠峰引才计划”,探索新的引人用人机制,形成按聘期管理、按任务考核,实施年薪制的用人体制机制。通过定向引才、以才聚才、专家荐才、上下联动,重点引进创新团队、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对学校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精准引进。截至目前,从近4000名应聘者中遴选出397位珠峰人才,其中已有213位报到入职,有33位在聘教师申请放弃事业编制,转入“珠峰引才计划”。

二是突出培育实效。实施“珠峰攀登计划”和“教师发展支撑计划”,完善资助培养体系,构建“珠峰新星”、“珠峰英才”和“珠峰学者”多层次阶梯式人才遴选和培养机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及中青年骨干人才。2019年至今,学校新增24位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人才奖项及人才计划入选者,15位在聘教师获批成为“珠峰攀登计划”资助培养对象,186位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获“骨干教师发展支撑计划”资助,131位教师获资助赴国(境)外开展3个月及以上访学,1000余位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进修培训。

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树立“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全局、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人才就是服务未来”的理念,健全以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核心的“人才一站式服务机制”“人才引进与服务多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人才特区”、建设人才公寓,全力为人才做好服务保障。

三、优化评价机制“质量并重”

一是强化分类管理,完善评价标准。以优化人才评价标准为核心,在职称评审中,对学术期刊、科研项目、专利、获奖、政策建议等10余项成果进行分级,更重质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和社会服务型划分申报类别,分类建立评价标准,实施分类评价。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人才,按一流学科、其它自然科学类学科、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其它学科进行分类,单独建立评价标准,实施分类评价。把智库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纳入教师评价的重要业绩条件,让各类优秀人才得到公正评价。

二是改进评价方式,激发人才活力。在评价方式上,推行代表作制度,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落实国家、四川省相关文件中关于代表作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成果认定范围。破除职称评审中“四唯”现象,打破职称评审与外语、计算机、出国(境)挂钩,增加社会评价和同行评价权重,不同类别人才采取不同评价权重,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评价,进一步丰富职称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充分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三是建立绿色通道,助力人才发展。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建立优秀人才“绿色通道”制度,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特殊人才,破除“学历”“资历”“任职年限”等对人才的限制,通过“绿色通道”助力其快速晋升职称。自2019年出台《珠峰引才计划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以来,已有87位年轻教师直接受聘高级职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