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第36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1-11-16 11:12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分享:

疫情防控

西南科技大学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南充市严防严控上好校园“安全锁”

双减工作

内江市“三结合”助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泸州市推进“双减”落见效

教育均衡发展

达州市宣汉县“三管齐下”整合学校资源

遂宁市大英县“三个步骤”让教师“动起来”

思政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见实效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新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广安市多措并举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简讯


疫情防控

西南科技大学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疫情防控有速度。落实好每日研判、每日调度机制,并积极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区返回人员信息表》登记工作,对与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有交集、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师生员工及其家属进行全面仔细排查,掌握准确数据,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对全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强化各项防控措施,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2)压实责任,强化管理,疫情防控有力度。学校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严格管控人员出入,师生员工一律佩戴口罩、出示证件、测量体温、扫场所码进入学校,外来人员入校查验身份、实名登记,实行“测体温+健康绿码+行程绿码”制度,不符合入校条件的车辆及个人一律不准入校;加强校内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的巡逻,全面加强24小时值班与巡查制度,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及时查补校园安保的薄弱环节,堵塞问题漏洞,扎实做好校园安保工作。3)以人为本,彰显关怀,疫情防控有温度。统筹做好“加强针”接种点设置、医务人员调配、医疗物资保障和食堂食材的采购、存储、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向学生发放消毒液、免洗洗手液、口罩等抗疫物资;坚持做好食堂防疫工作,要求用餐位置保持适当间距,避免人员密集、拥挤;落实落细医学观察流程及观察场所设施设备、教室、食堂、宿舍以及校园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和消杀工作,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健康的校园环境。(西南科技大学)

南充市严防严控上好校园“安全锁”。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应急准备。激活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严格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市、县、校”三级联动保障机制,推动各校常态化储备1周以上的防疫物资用量,目前已配备防护口罩7万个、消毒杀菌洗手液1200余瓶、84消毒液2200余公斤。2)提高防控水平,强化隐患排查。建立冬季易发传染病的台账,按照“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销账”的闭环防控要求,推进学校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常态化,目前已整改隐患30处。全覆盖开展“贴码、扫码、查码”专项行动,在学校、体育场馆醒目位置张贴“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严格落实“红码禁止、黄码限制、绿码通行”的人员流动要求,谨防校外输入。3)提高监督力度,强化问责问效。组建市县两级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暗访组,采取“局主要领导随机暗访、分管领导包片”和督查通报反馈等方式,围绕校门管控是否到位、应急制度是否完善、防疫机制是否畅通、24小时值班值守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等5项重点,进行随机暗访、督促整改。严格按照“谁的人、谁负责”“谁失控、追谁责”的原则,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

双减工作

内江市“三结合”助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1)“点面结合”服务时间按需分段。科学规划1+X”两段服务时间,“1”指基础服务时段,即下午正常行课结束后至1730,实现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X”指延伸服务时段,本着“愿留尽留”原则,服务有延时需求的个别学生,兼顾“面”与“点”,确保与家长下班时间“无缝对接”。目前,全市42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参与学生29.08万名,参与率97.94%。2)“动静结合”服务内容多样特色。设置“静态”和“动态”两张课程清单,“静态课程”主要包括家庭作业辅导、利用“甜城悦读”书吧自主阅读;“动态课程”包括体育、劳动、舞蹈、科学实验等,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利用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开设劳动实践,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3)“内外结合”服务人员多元专业。组建课后服务导师团5个,由81名正高级、特级教师组成,主要负责指导各校开发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书画名家、民间艺人等专业人士300余名,引进“夏布工艺”“沱江号子”“生门武术”“罗泉龙灯”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70余项。(内江市教育局)

泸州市推进“双减”落地见效。1)减“压力”,提升学生作业管理水平。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对作业布置和批改提出六个“不得”要求,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和公示,全市42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并出台作业管理办法,99.76%的学校学生作业时间控制达标。2)增“内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域实施教学结构改革,江阳区“自导式课堂”、龙马潭区“活力课堂”、纳溪区“育本课堂”等改革推进有力,向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教研能力提升、课堂效率提高要质量,确保“减负不减质”。3)促“外力”,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对利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开展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培训情况立即叫停整改,对7所违规机构进行了查处。“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共有70余所转型、暂停营业或注销,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30%。(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教育均衡发展

达州市宣汉“三管齐下”整合学校资源。1)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上彰显“大手笔”。新设立城镇中小学11所,整体迁建学校2所,新增学位20000余个;有序撤销小规模教学点230所,减掉5人以下班级447个。投入资金6.5亿元,新建了职教园区,将原来三所职业学校整合办学,办优办强专业19个,其中国家中职示范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2)在盘活闲置校舍资源上体现“大格局”。合理利用闲置校舍,黄金镇中心校等8所学校在迁建、扩建后将闲置校舍改造为公办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2550个;上峡镇杨柳村小学等一批已撤销的教学点将闲置校舍改作村委会办公用房;黄石乡百花村小学等一批已撤销的教学点将闲置校舍改作便民服务站点、党群活动阵地、卫生保健活动场所等;渡口土家族乡甘溪村小学将闲置校舍租赁改建为民宿。3)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具有“大动作”。实行集团化办学,教师统一调配使用。开展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上派县城名优学校顶岗锻炼、县城学校“名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支教、乡镇中心校艺体教师送教到村小(教学点)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整体提升。开展教育质量后进教师“回笼”培训,“缺啥补啥”、逐一过关。(达州市教育局)

遂宁市大英县“三个步骤”让教师“动起来”1)科学核编,动态调整。根据城区学校生源增减、班级设定和教师缺科等情况,按照已审定的编制方案核编3642个,对城区、农村学校科学调编设岗61个、84个,确保布局调整学校教师合规有序流动。2)广泛宣传,全员参与。成立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小组,下设8个工作小组,抓好教师编制设置、分流安置、信访稳定、政策发布、宣传解释等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布局调整人员流动必要性,为教师分流奠定坚实基础。3)优化聘程,有序竞岗。充分考虑撤并调整学校教职员工的年龄、身体、专业、家庭、个人意愿等多方面因素,采取考调进城一批、随分流学生安置一批、农村缺编学校就近聘用一批“三个一批”合理分流教师,共有90名教师进行岗位流动,优化重组教师队伍。(遂宁市教育和体育局)

思政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见实效。1)先行先试,推动成立思政教育联盟。成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构建了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网状辐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新格局。成员单位深入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以及思政理论联学、师资队伍联建、教研课题联研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2)创新范式,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精选主题,各学段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同台授课,各学段学生同堂听课、互相讨论,构建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堂。3)大胆突破,编写一体化专题教学方案。联合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率先开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的集体攻关,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题教学设计》系列丛书。整体构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设计思路、实施方案、资源链接、考核评价、参考文献在内的大中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切实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落地、落实、落细、落小。(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创新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方法。1)改革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理论课育人共同体,加强学术研讨、价值挖掘、技术融入和艺术追求的统一,形成多方参与集体备课、“主备”制度、教学资源共享等机制。2)教法创新。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线上线下协同、课内课外协同、校内校外协同,构建意识形态教育“三协同”机制,以学情分析、意识培养、风险防控构建意识形态教学内容“三强化”体系,以意识形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意识形态教学“三进”成效。3)评价创新。建立短期综合评估机制,教师为课程教学设计、教法提升、培训进修、学术研究等自我评价占比30%;学生评估授课教师授课情况占比35%;教务处督导动态评估教学情况,占比35%。建立长期综合评估机制,单位领导评估占比45%;自我评估占比30%;家长评估占比25%,来进行动态考量、综合评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教育质量提升

广安市多措并举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1)探索“大学区制”。探索学区制改革,建立区域内优质学校学区长制度,吸呐35所同类型、同层次的学校组建一个大学区,通过优质辐射带动,促进学区内教师互帮、学校共促、资源共享、一体发展,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效能,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2)加快“课堂改革”。把提升教育质量的关注点落到学校里、放到课堂上,深入推进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同时常态化开展学校集体备课、名师研课磨课、部门推门听课和不合格课曝光。同时开展“薄弱学科”建设,持续推进英语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以点带面,激发学科间竞争活力。3)创新“质量监测”。推进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借助第三方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随机抽样检测教学质量,定期开展监测结果解读,运用大数据手段全面诊断、改善教学方式,探索建立以质量考核为核心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破解义务教育教师工作压力动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

【简讯】

1016-17日,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四川赛区总决赛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举行。(法规综改处)

▲116-7日,全省各市(州)共派出188个督查组对2282家培训机构的运营和防疫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双规范双减工作专班)

1110日,教育厅公布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共认定123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高教处)

1111日,我省2021年成人高校招生专业计划第二次公布。(省考试院)

1111日,教育厅、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四川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做好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相关工作的通知》。(双规范双减工作专班)

1112日,教育厅召开全省双减工作调度会。双规范双减工作专班)

我省2021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原计划1120-21日举行。为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现决定取消我省本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省考试院)

近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公布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和试点高校名单。决定在泸州市、成都市武侯区等地和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验试点。法规综改处

近日,我省启动了2021年一流专业的省级专家评审工作。参与本次评审的共有全省46所高校申报的686个专业点,涵盖82个专业类、11个学科门类。(高教处)

近日,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所属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就高校所属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近日,我省职业教育地方立法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职教处)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我省共有4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此外,教育厅公布了首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认定了134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高教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