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第25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2-07-19 10:17 来源:办公室 分享:

就业工作

四川轻化工大学力促三个三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风筝线

安全工作

四川旅游学院筑牢暑期学生防溺水安全屏障

资阳筑牢学生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思政教育

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扎实抓好红色教育

攀枝花学院聚焦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

乡村振兴

四川农业大学发挥特色优势推动定点帮扶落地见效

西华大学开展订单式帮扶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研学活动

雅安市打好组合拳共建成渝教育协同发展研学共享地

【简讯】

就业工作】

四川轻化工大学力促“三个三”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1)就业指导“三精准”。精准就业指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求职大赛、公务员素质挑战赛等比赛10余场,开展就业指导“六进”工作,覆盖11900名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书记校长走访用人单位100余家,深入企业和一线挖掘岗位资源;搭建线上线下联动就业平台,提供“一站式”毕业生就业服务,上半年组织开展线下专场招聘400余场,发布企业校招公告近1000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9.2万余个。精准就业帮扶,聚焦特殊群体就业创业,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帮扶机制,实行“一对一”联系,“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实时掌握学生就业进展和需求。2)就业拓展“三强化”。强化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本科教学质量“11258”量化指标考核,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校地合作,联合屏山县、富顺县等开展地方专场招聘会,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人才工作站,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发展白酒酿造、应急与安全等特色产业学院,推行校企联合“双主体”协同育人,与五粮液集团、友华集团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创新创业“三举措”。优化运行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管理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课堂教学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学科专业培育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社团协会强化创新创业兴趣、项目团队凝聚创新创业动力、各类平台保障创新创业资金、学科竞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推进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实践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条件和孵化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师生联合实施创业实践,引导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创业项目。深化教育改革,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打造一批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让各学院至少拥有5名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风筝线”。1)全员行动为就业保驾护航。“牵风筝”行动作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抓手,召开动员大会;建立专业-系部-学院三级就业监控体系,实施每周动态数据报告,召开月交流会3次,共享共通招聘信息2000余条,形成毕业离校到就业完整闭环。2)指导加帮扶多举措促就业。对毕业未就业471名学子,落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将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挂牌督办;职业辅导关口前移,提供针对性指导服务4000余人次,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等正确择业就业观,开设“双创理论+专创融合+双创实践”三阶课程,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持续关注1600余名专升本、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以及自主创业毕业生群体的招考和创业进展,及时提供支持。3)多方联动拓宽就业市场。推进书记院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开展校企合作推介会9场、访企94家,开拓增量岗位1000余个;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平台,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办各类招聘会300余场,政策性宣传会3场,线上直聊直播5场,依托教育部“24365”招聘网、学院就业网等平台,提供匹配招聘信息500余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全工作】

四川旅游学院筑牢暑期学生防溺水安全屏障。1)广泛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微信公众号、QQ群等载体宣传暑期防溺水知识。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专题宣传预防溺水的常识及救护方法。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家庭、临水学生家庭等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多角度、多层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2)协同联动,严防溺水事故。健全学校安稳办、保卫处与各学院的联动机制,每日开展涉水区域安全巡察,定期开展涉水安全隐患检查。发挥班主任、辅导员联系学生家长的纽带作用,提醒家长加强暑期学生防溺水监管。加强与所属街道、社区的联系对接,共同组织力量对校园周边人工湖、水塘等水域开展监管,协同设置安全隔离带、防护栏、警示牌等。3)专题培训,提升救护技能。开设防溺水课程和游泳技能初级、中级等课程,今年已培育输出200余名游泳专业人才。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等专题讲座,详细讲解溺水发生原因、溺水自救方法、他人溺水救护措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防溺水知识及相关技能。面向社会举办游泳救生员培训班,今年已有47名学员通过培训并持证上岗,进一步促进游泳救生员职业队伍不断壮大。(四川旅游学院)

资阳市筑牢学生防溺水安全防护网。1)高位推动,建强机制防溺水。印发专门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全市防溺水安全形势,联合市委政法委、公安、民政、水务、卫健、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制定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学生防溺水齐抓共管防治机制。2)家校共育,增强意识防溺水。通过安全教育平台防溺水专栏、安全教育课,将防溺水安全知识融入课堂教育和日常监管。组织开展防溺水手抄报比赛、防溺水宣誓签名活动、防溺水主题班会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防溺安全意识。向家长发放《致全市家长中小学生防溺水的一封信》《防溺水告知书》,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提醒,不断增强家长的防溺水监护意识,以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全员防溺水意识不断增强。3)加强督导,跟踪问效防溺水。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夏季学校安全工作重点进行督导问效,并将防溺水工作落实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2022年入夏以来,各级深入基层学校开展安全检查30余次,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13条,督促整改113条,推动防溺水工作落地落实。(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思政教育

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扎实抓好红色教育1)建红色校园,传播红色文化。全面打造红色校园环境,用红色寓意词汇或兴文县当地红军烈士命名学校建筑,如“翔宇广场”“永红食堂”“八角楼”“金燧楼”等。学校设置“伯承班”“恩来班”“雷锋班”等20个教学班,在班级学习园地融入红色主题,让师生时刻浸润红色文化,并将红色有机融入校旗、校徽、校训、校歌、班旗、班徽、班级口号中。2)打造红色课堂,开展红色教学。把红色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课前10分钟”“假前最后一课”等,引导学生深入学。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先后编纂《红军岩的故事》《孤胆英雄金燧》《石海忠魂》等校本读本。充分利用“国庆”“六一”“一二九”等节点,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团会等形式,组织师生集体歌唱《红军小学之歌》,观看《海娃的故事》《红军小学》。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老红军老战士、大国工匠等到学校开展红色专题讲座、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红色教育实效性。3)组织红色活动,践行红色精神。依托学校“红军岩红色博物馆”,开展学校乡村少年宫社团红色文艺活动,大力培养校园红色文化解说员,广泛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组建“小红星鼓号队”,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剧《红军岩》、舞台剧《金燧传奇》、快板剧《红军长征过兴文》。组织“弘扬红军精神,我们在行动”系列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参观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祭扫红军烈士墓活动。(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宣思统处)

攀枝花学院聚焦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1)创新课程体系。制定分年级递进式教学改革方案,确保大学阶段思政课不断线。低年级学生以思政课主干课程为基础,注重爱国爱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和自律养成教育。高年级以形势政策课和“四史”学习教育为基础,着重强化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和党史观。注重分类施教,在高年级组建“方毅•红班”“方毅•钛班”和“青马工程班”,综合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专业学术视野、社会责任视野。2注重朋辈教育。常态化开展“优标进课堂”“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百名团员讲百年”等活动,以朋辈学生相似的情绪体验、认知思想和行为选择,引发情感共鸣,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在互动式教学中产生思想碰撞,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践悟,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3)用活本地资源。组建教学科研团队,研究三线建设历史,通过开设网络慕课,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将三线建设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十大育人体系。组织师生重走三线建设时期的“背水小道”,体验艰苦创业的“干打垒”精神,参观新时期攀钢“百米重轨”生产线,共同感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线建设英模走进学校课堂,讲述亓伟“死了就埋在宝鼎山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不忘初心(攀枝花学院、宣思统处)

乡村振兴

四川农业大学发挥特色优势推动定点帮扶落地见效。1)积极行动作为,集聚帮扶力量。在出台《社会服务支持计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20-2025年)》的基础上,专项拟订定点帮扶雷波县年度工作方案。按需跨学科组建优质脐橙、花椒核桃栽培管理和生态养殖等8大定点帮扶科技服务团,持续选派驻村干部开展帮扶工作,累计已选派8名干部赴雷波县挂职。2)重视发展长效,增强帮扶底气。先后编制《优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大火地村乡村振兴规划》等农旅发展、特色产业规划20余个。针对雷波“5+3”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和壮大莼菜、茶叶、山药、脐橙、蜂蜜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组织雷波籍在校生成立大学生乡村振兴家乡服务团,鼓励学生到帮扶地区锻炼和就业,300余名学生在雷波开展支农、支教活动。3)彰显农大特色,使足帮扶力气。针对性开展技术和成果攻关,建成专家大院1个,专家工作站3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0余项(次),指导建立专业合作社5个,生产示范基地10多个。推行直播电商建设,帮助雷波脐橙、莼菜、山葵等农产品在“川农牛”平台线上线下销售,协调优秀校友“雨衣妹妹”刘仙开展直播,为雷波脐橙品牌带来销售近5万单,总计250余吨、金额500余万。(四川农业大学)

西华大学开展订单式帮扶精准助力乡村振兴1)开展乡村文艺晚会,繁荣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喜迎二十大·共享新生活”乡村振兴文艺晚会,通过舞蹈、相声、话剧等节目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助力农副产品销售,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关注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探索采用“社区推广+直播带货+市场开拓”模式助力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建立社区买菜微信群,进行线下推广,建立线上直接购买渠道,开拓了市场资源。3)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宣讲红色党史微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带领同学们进行发明小实验,激发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组织编排节目《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同学们增强美感体验;制作手工作品,增强动手实践能力。4)进行创意墙体彩绘,打造宜居美丽家园。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主题,以墙为布,以刷作笔,将水堰口村丰富的农作物资源融入绘画之中,将乡间光影彩绘搬上白墙,打造美丽乡村环境。(西华大学)

研学活动

雅安市打好“组合拳”共建成渝教育协同发展“研学共享地”。1)聚焦示范引领,全域创建研学实践基地。挖掘雅安全域丰富红色教育、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熊猫文化和茶文化等资源,开发以雅州新区为核心、辐射两区六县的“劳动+”研学实践线路,打造成渝协同研学实践营地(基地)。累计建成省级研学实践基地10个,市级研学实践基地20个,命名市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个。2)聚焦精准研发,全学段推出研学精品课程。立足课程、课堂两大核心,研发高品质研学课程,全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开发《走进世界茶源传承中国文化》《弘扬红军精神学习红色历史》《蒙山童韵》《南路边茶(藏茶)-非遗传承小使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Scratch少儿编程》《机器人编程》等10余门精品研学课程,基本形成了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3)聚焦宣传推介,全面打响雅安研学品牌。利用与重庆“地+校”“校+校”“校+企”的深度合作,增强雅安研学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承接成渝地区中小学生赴雅安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助力研学旅行同城化发展,组织本市师生开展“行红色长征、悟苦难辉煌”红色研学实践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师生2万余人。吸引重庆、成都中小学生到雅安研学1万余人次。(雅安市教育局)

【简讯】

▲728日,省语委、省残联组织开展2022年四川省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邀请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为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的50名听障人员进行国家通用手语系统培训,并进行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语言文字教材处)

▲7711日,第十二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暨长江生态研习营活动在川举办。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约40名川台大学生参与。(对外交流中心)

▲710日,教育厅、财政厅组织召开四川省国家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意见反馈会,就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邀请教育部专家对双高计划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辅导。省内8所国家双高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牵头部门负责人共37人参会。(职教处)

▲711日,第三批省级线上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认定结果正式公布。经网络评审、官网公示,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等315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其中,线上课程20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07门。高教处

▲712日,四川省教育系统校园安防力量实战能力提升培训在四川警察学院战训基地举行开训仪式。(安全稳定信访处)

▲713日,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召开中小学生暑期研学旅行实践工作研讨会,就暑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组织和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研究部属。(基教处)

▲715日,我省2022年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录取工作结束该批次各类别招生院校的录取情况军队院校录取837人;公安、司法类院校(专业)录取1049人;消防救援院校录取26人;空军、海军、民航招飞共录取606人;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的院校录取279人;综合考核试点院校录取198人。(省考试院)

▲718日,2022年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转型提升培训在成都师范学院开班,阿坝、甘孜、凉山300名小学语文老师参加。(民族教育处)

近日,各市(州)、高校累计完成学校CD级危房整治销号20栋,整治面积2万余平方米,全省学校选址安全和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基建后勤处)

近日,我省各大中专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2022年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73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重点团队,入选团队数位列全国第一。(语言文字教材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