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40期)我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有温度的中小学思政课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3-07-19 16:19 来源:办公室 分享: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始终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内容,探索构建 “三教一体”思政课育人体系,推动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相互补充,切实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一、坚持统筹推进,凝聚思政课建设的育人合力

一是广泛组织展示活动。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作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制定活动方案建立推进台账,完善推荐标准和程序,遴选省级班主任基本功案例72个,思政课教师基本功案例86

二是深入实施专业引领。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立35所高校与21个市州对口帮扶机制,初步实现思政课资源地域、校际与学段贯通。

三是大力营造育人氛围。在《教育导报》开设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栏目,刊发稿件60余篇。在《四川德育》开设“案例”专栏,刊发稿件290余篇,搭建思政课建设交流学习平台。

推动共建共享,构建思政课建设立体化资源

一是开发配套线上思政“金课”。在四川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置德育板块,围绕思政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优质思政课程296节。依托6个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心,制作一批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微课100余节,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

二是有机融入地方课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资源, 融入《生命生态安全》《家庭社会与法治》《可爱的四川》地方课程教材,开发红色音乐课程资源120节,将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是建设数字化思政课资源平台。依托“四川云教”扩大优质思政课程资源覆盖面,为教育发展薄弱地区提供优质思政课资源和适时在线指导资源,1600余所薄弱学校思政课教师与44所远端学校的思政课名师结对研修,有效激发教师上好思政课的内生动力。

创设育人载体,促进“大思政”课堂内外协调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指导学校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提升培根铸魂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践性。深化思政课作业改革,明确课后作业中实践类作业不得少于30%,在寒暑假中将社会实践和劳动纳入作业范围。

二是广泛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研学基地24个、营地2个,省级研学基地271个、营地10个,其中红色研学实践基地112个、精品线路9条。制发《关于开展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建设一体化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设立一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

三是创新“大思政”专题教育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主题征文活动”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联合开展“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小雷锋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以“红色照我心”“精彩过寒假 出彩新学期”“筑梦新时代”为主题录制四川省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点赞量超3000万。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思政课教学的质量根基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配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比66%,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配齐专职教师,85%的专任教师均实现了5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二是促进教师研修成长。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遴选组建思政相关省级名师工作室7个,打造名师成长梯队,助推全省中小学思政教育、班团队活动探索。设置“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培训思政学科骨干教师110余人次,开展全省中小学思政课网络教研,年均2万人次参加研修。

三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列入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的基本申报条件。印发《关于做好我省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职称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少先队辅导员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评选表彰四川省特级教师(校长)、最美教师、“四有”好老师中,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经验并且成绩显著列为重要条件,在推荐评选中向思政课教师适度倾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