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度重视暑期学校防汛减灾工作,认真践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坚持做到“学校放假、安全不放假”,强化部门联动、家校社协同,扎实做好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广泛开展师生及家长宣传教育,切实筑牢中小学汛期安全防线,全力防范遏制暑期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一、统筹谋划强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减灾救灾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统筹安排部署学校防汛减灾工作。省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全省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针对暑期、成都大运会等重要时段和重大活动,专题部署教育系统防汛减灾工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教育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小学暑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暑期学校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细化部署成都大运会和暑期校园安全管理、留校学生管理服务、学生防溺水、防汛防地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研学旅游安全、实习实训安全、校内建筑和在建工程安全等各项工作,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守牢暑期学校安全工作底线。
二、专项治理提能力
印发《全省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方案》《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生产“迎大运·保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细化部署教育系统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开展为期5个月专项整治。全省教育系统共计投入队伍2.41万支,人员4.4万余人,累计出动8.8万人次,排查隐患点位2.8万处,完成整改率达96%。巩固“校安工程”成果,落实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补助资金,对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中小学校舍进行除险加固,或按规划迁移避险,持续提升学校综合防灾能力。
三、宣传教育重实效
落实《生命·生态·安全》省级地方课程教育每周2学时要求,充分用好“放学前3分钟”“放假前最后一课”,将防汛减灾作为重要内容,持续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和提示警示教育。新编《学生安全知识读本》《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学生读本》,将防灾避险知识纳入课堂主渠道教育。制发《关于开展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在5月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四川省教育系统防汛减灾应急预案》,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预案2.3万余份,开展培训6900余次,组织演练2.2万余次,参与演练师生1323万人次。录制“珍爱生命·阳光向上”8集专题片和“山洪到来如何自救”等推文,组织全省中小学师生和家长观看阅读,通过“四川教育发布”等新媒体平台推广,播放阅读量达1990万,全力营造汛期安全教育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师生及家长安全意识。
四、监测预警保安全
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动态掌握汛期天气及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向学校和师生及家长推送,提前做好安全防范。督促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动态排查掌握隐患变化情况,跟进采取治理措施,确保校园汛期安全。提示提醒暑期有留校学生的学校,密切关注汛期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严格落实汛情、险情、灾情下“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各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做好学生放学回家途中和假期居家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明确要求组织学生暑期研学实践的学校,充分研判沿途和实践基地汛期安全风险,严禁组织学生到可能存在洪水、泥石流、山体垮塌等灾害风险或风险隐患不明的区域和场所开展活动,坚决确保学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