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第30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3-08-09 16:05 来源:办公室 分享:

目    录

【重要工作】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会议

●我省创新推进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

●我省突出重点举措推进普通高校专升本改革

【主题教育】

●成都中医药大学以“三个坚持”持续推进调查研究确保主题教育成效转化运用持续显效

【教育改革】

●宜宾市着力加强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

●成都医学院以“三个着力”打造文化育人特色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信息化】

●西南交通大学以“数”赋能“一网通办”推动管理服务增质提速【卫生工作】

●成都市金牛区构建“三位一体”校园应急救护体系

【后勤工作】

●安岳县做好“五字”诀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简讯】

【重要工作】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会议。8月4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会议。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坚定用以统揽各项工作,不折不扣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统落地落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对四川人民亲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川视察赋予四川新的时代重任、寄予新的殷切期望,清晰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四川工作的总体要求、着力重点、突破路径和目标任务,为四川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铭记关怀、不负重托、感恩奋进,凝聚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教育新篇章。

会议强调,要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教育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要聚焦“学科强”,构建“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结构合理、梯次跟进”的学科发展格局,形成与四川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相匹配的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加快扬起高等教育“龙头”。要聚焦“科研强”,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应用,为国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四川教育应有贡献。要聚焦“人才强”,加快引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西部创新人才高地。要聚焦“支撑强”,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匹配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需求,更好服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提升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聚焦“基础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兜牢安全稳定底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关党办、融媒体中心)

●我省创新推进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1)编制指南规范流程。编写《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操作指南》,对新生学籍注册等8大类38个版块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深度解读典型问题案例,帮助全省学籍学历管理人员规范、高效开展电子注册工作。(2)深入高校定向把脉。深入省内10余所不同类型、层次高校,开展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和毕业生图像采集工作专项调研,摸清全省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现状,形成调研报告,为针对性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奠定基础。(3)主动对接畅通渠道。主动与省考试院沟通协调录取数据、学籍学历数据修改业务划分标准不一、工作流程不清晰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4)多重发力完善机制。建立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经办人员、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三级审签机制,层层审核把关、级级压实责任。系统梳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业务类型、具体事项、受理范围、办理权限、资料清单及工作程序,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为高校开展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提供清晰明确的依据。(就业指导中心)

●我省突出重点举措推进普通高校专升本改革。(1)深入调查研究,顺利推进免试及加分政策制定。组织召开7次专题研讨会,赴江苏、陕西等省进行专题调研,“线上+线下”4次对30个省(区、市)、省内46所选拔本科院校、111所选送院校进行调研,完成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工作。审议通过《四川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免试及加分政策(试行)(送审稿)》。(2)实化工作举措,有序推进本专科专业对应关系制定。聚焦改革工作关键环节,完成相关省(区、市)及省内院校现有政策调研,组织召开8次推进会,“线上+线下”4次征求省内156所院校修改意见,形成《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本专科专业对应关系目录》。(3)坚持以生为本,统筹推进配套政策制定。按照“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工作思路,结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工作实际,借鉴普通高考、成人高校招生相关规定,草拟《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工作实施规定》,组织人员完成2次集中讨论修改;召开《实施规定》专题会议,逐条对《实施规定》内容进行讨论,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开展《实施规定》修订。(省考试院)

【主题教育】

●成都中医药大学以“三个坚持”持续推进调查研究确保主题教育成效转化运用持续显效。(1)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发现问题作为调研切口,将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凝练为8大调研课题。以深度解剖问题作为推动工作关口,调查与研究的相伴而行为推动工作找到新方向新思路,形成对形势研判、工作思考、未来谋划的100余条建议举措,坚持立行立改,及时形成阶段性成效经验总结。以有效解决问题作为破解难题突破口,调研组开展专项调研10余次,形成专项任务20余项。(2)坚持结果导向。将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作为工作重点,边调研、边总结、边整改、边提升。注重将零散实践系统化、将成功经验扩大化、将成熟做法制度化。(3)坚持示范导向。领导班子带头,以调查研究助推思想认识再深化,常委会专题开展调研学习10余次、中心组学习转化成调研方法20多种,调研过程转为落地举措60余条。以调研助推作风能力再提升,坚持从严主基调不动摇,为学校建设发展筑牢坚实保障。以调研助推高质量发展再迈进,由校领导挂帅牵头完成8项调研课题,以职能部门为单位形成27项支撑子课题,学院形成77项协同课题,全校构建三层面多维度大调研格局,确保主题教育向纵向深入、横向拓展。(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育改革】

●宜宾市着力加强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1)教研互动提升教学水平。通过线上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线下开展教学互动研讨等方式,专家引领、骨干示范、专业发展,校对校“一帮一带”精准帮扶,共建工作坊、名师工作室129个,组织“心连心”“手拉手”活动167场次,有效提升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2)结对帮扶培养本土人才。通过点对点“移植+嫁接”培育方式,形成一套育人方案、一个育人互动研学、一个育人案例、一堂优质示范课“四个一”帮扶成果,构建民族地区育人体系,提升当地学校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全市遴选结对帮扶优质学校105所,年度支教教师120人,参加教师达1439人次,开展送教140场次。12名校长到民族地区结对帮扶学校,实地上思政课,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援建助力改善办学条件。协助民族地区学校科学规划,优化功能布局,更新设施设备,全面协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800余万元援建雅江县、新龙县、雷波县教育基础设施项目7个,改善23所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助力民族地区学校一校一品、幼小衔接、学段互补、学区共建,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融合集约发展。(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

【人才培养】

●成都医学院以“三个着力”打造文化育人特色。(1)弘扬红医精神,着力打造文化育人新起点。参与全国老西藏精神等文化寻根活动,深入挖掘校史资源。编写校史,建设校史馆,将“校史校情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新进教师培训。强化军魂传承育人,举办“红医文化讲堂”,打造红星广场等校园景观,延续军乐团、国旗护卫队等校园文化符号,培养校史宣讲团和“弘医社”等学生团队。设置红医文化研究专项课题,参与“红医联盟”,创新红医精神育人之路。(2)加强感恩教育,着力凸显文化育人特色点。打造以“一园一堂一馆一室”为核心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连续10年组织致敬“无语老师”系列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拓展医学人文教育范围,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生命接力、爱满人间”“医学知识进社区”等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决心。(3)发挥平台优势,着力强化文化育人支撑点。加强医学文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课创新发展中心等平台建设,形成平台育人合力。构建“心理、人文、思政、专业”四位一体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开设《医学文化概论》《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连续17年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连续8年承办“天府成医杯”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急救技能培训志愿活动走进社区、属地学校。(成都医学院)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酒店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实践-认知”四学年循环进阶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体系,养成式教育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2)推进培养体系改革。开发“理实一体”课程,开展“学做一体”情景教学,以“真诚友善、热情乐观、标准品质、责任远见”核心价值观与高标准师生行为规范推进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宜宾市“产教融合创新试验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3)促进“就业—招生—培养”联动。精选百余家高星级酒店建立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共商培养计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建课程资源,共搭就业平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招生和培养工作。(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一人一策”招聘政策,建立重点教学岗位师资储备制度和培训制度,促进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有力配套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引进酒店管理教育领域高层次校级和中层管理人才,健全宜宾校区组织机构和管理团队,明确二级学院的权责,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落地落实。(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教育信息化】

●西南交通大学以“数”赋能“一网通办”推动管理服务增质提速。(1)数据驱动,大力提升决策效能。建成“一数一源”全域数据中心,生成涵盖教师、学生、资产等全校数据资产,推动14个部门、38个业务系统、1411个数据清单、286个代码表、9121个数据项、7.26亿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完成领导驾驶舱、教师数字档案等5大主题库建设,为教学教务、学工管理、科学研究等20余个部门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提升决策效能。(2)需求导向,促进管理服务增质提效。着眼提升“放、管、服”效能,建成“一号通、一网办、全覆盖”服务大厅,完善升级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角色管理、统一流程引擎、统一人脸中台等基础性、公用性系统组件,深度融合网络端、移动端、实体端三大场景,形成统一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各类管理服务“应上尽上”。服务大厅覆盖32个业务系统、109个应用服务,激活人数超6.4万,教职工使用比例90%以上,日均访问量8000余次。(3)应用为王,信息化服务惠及师生。发布毕业生数字档案,让服务更加精准;建设迎新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发布新生大数据报告,助力2万新交大人乐享“无忧入学”;开通可信电子证明服务,有效解决学生异地、远程办理成绩单和在校证明等难题;建设教师主页二期,为2292名教师打造智能化、国际化的教师学术宣传新名片;推广校园一卡通无卡化应用,真正实现“一码在手,走遍全校”。(教育信息化处、西南交通大学)

【卫生工作】

●成都市金牛区构建“三位一体”校园应急救护体系。(1)学赛结合,急救培训体系牵引全员培训。与高校深化“校地合作”,邀请专业应急救护专业力量参与实践教学与培训,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教师规范性培训,开展常态化模拟应急救护演练,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人员全覆盖取证。全区教育系统培训教职员工1000人次,实现仪器使用100%全培训。(2)课程融合,生命教育体系助力全面科普。开展青少年应急救护培训,将学生急救自护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安全使用与维护家用电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等主题活动。常态配置1—3名救护培训师,负责通过军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向学生普及防灾避险知识。以“体育与健康”“生命、生态与安全”为主要课程载体,将应急救护内容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生物等学科,通过晨会、班队课、黑板报等形式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向学生传授应急救护等健康知识和技能。(3)资源整合,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全速提能。全区97个中小学校点均已实现AED设备全覆盖,实现应急备用全时段。各学校建立校园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的应急救护演练。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征集评选学校应急救护典型案例,为助力构建健康、平安校园作出积极贡献。(体卫艺处、成都市教育局)

【后勤工作】

●安岳县做好“五字”诀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立足“鲜”,提升饭菜质量。定时、定点、定车配送,猪牛当天屠宰、每天9点前送达,蔬菜直采直供、从田间到餐桌最短3天。营养餐现切、现炒、现吃。厨艺竞技逐级开展,每年近800人参与比拼。(2)坚持“保”,扭紧过程监管。保障源头安全,落实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严密监管采摘、生产、分拣等过程。保障烹制质量,落实“五步”验收机制和“四级”监管机制,严防加工不合格食材。保障有序就餐,落实陪餐值守制度,守住最后一道关口。(3)聚焦“联”,凝聚工作合力。落实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线上线下专项督查。落实部门会审机制,政府招标采购所有食材,采购需求由分管县长组织部门专题研究、集体审定。(4)强化“育”,深化内涵发展。以培育良好习惯为核心,将感恩、食育、礼仪等植入就餐,传承“舌尖上”文化。以培养精气神为重心,积极举办营养改善计划的各类赛事,牵引学生阳光健康发展。(5)注重“导”,突出宣传引领。狠抓宣传普及,努力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狠抓推广活动,先后举办“阳光飘香”经验推广活动3期,推广经验37个。狠抓经验总结,编撰的《托起明天的太阳——安岳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年逐梦路》一书和媒体发表的《安岳县食堂供餐跑出“加速度”》《投入7.1亿元,安岳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十年答卷》等文章,让计划工作深入人心。(资助中心、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简讯】

▲8月1日—5日,省语委办组织地方及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人员75名,参加教育部语信司面向川渝地区举办的2023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川渝地区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语言文字教材处)

▲8月4日,教育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省直部门,召开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专题会议,分析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谋划下一步工作。(职教处)

▲近日,四川省2023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评选活动顺利结束,全省高校共208名就业创业指导专兼职教师参与评选,30堂就业创业优秀课程被评为省级金课。(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培育工作验收通过名单的通知》,至此,我省已入选并成功培育全国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8个,研究生党员标兵9名。(党建与干部人才处)

▲近日,我省高校陆续启动因洪涝、地质灾害受灾学生的摸排帮扶工作。截至8月4日,各高校已排查受灾情影响学生223人,为108名受灾学生发放300—2000元/人的临时困难补助共计11.42万元。同时,各高校关注受灾学生心理,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心理帮扶,传递关心关爱。(资助中心)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通报2022年度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考评结果,教育厅被考评为“先进单位”。(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近日,教育厅印发《公布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立项结果的通知》,认定四川省第二批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0门,认定四川省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示范课程50门。(职教处)

▲近日,教育厅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实地核查,派出4个核查工作组赴省内30所高校,对就业证明材料规范性、就业统计数据真实性、省级集中核查和教育部反馈问题线索整改落实等方面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核查检查。(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