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第1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4-01-10 10:43 来源:办公室 分享:

目    录

【法治教育】

●我省教育系统持续擦亮宪法宣传教育“名片”

【教育信息化】

●我省各地加快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

●西南医科大学依托“学工一体化平台”构建智慧学生工作新模式

【基础教育】

●雅安市“三个同步”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成都市双流区持续抓好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保障

【民族教育】

●甘孜州引帮扶“活水”助力民族教育发展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人才队伍】

●眉山市抓实教师培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四川轻化工大学“三聚三强”推进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工作】

●成都师范学院健全价格测算机制筑牢政府采购风险“防火墙”

【简讯】

【法治教育】

●我省教育系统持续擦亮宪法宣传教育“名片”。(1)擦亮“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名片,抓牢青少年重点群体。举办全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实施演讲比赛和素养竞赛“双赛”项目,市(州)和高校、线上和线下“双线”选拔机制,实现大中小学一体、21个市(州)和134所普通高校全覆盖,近三年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学生参与“宪法卫士”行动计划,连续多年获最佳组织奖,营造宪法宣传教育浓厚氛围,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法律意识。(2)擦亮“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名片,抓好学校重点阵地。每年联动省检察院、司法厅等部门,常态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利用秋季开学关键节点,实施“双百”(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宪法法治宣讲活动,重点推动有法学专业的高校建设一批高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导学生成立法律兴趣小组等法治宣传社团组织,开展宪法法律知识沙龙等法治文化活动,提升广大师生法治素养。(3)擦亮“国家宪法日”专题教育名片,抓住宪法纪念重要载体。每年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教育系统宪法学习周活动,开展中小学生“宪法晨读”、国旗下的演讲、优秀法治微视频作品展示展播、《宪法伴我们成长》全省学生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沉浸其中,推动宪法精神入脑入心,宪法信仰根植于心。(法规综改处)


【教育信息化】

●我省各地加快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1)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全域推进。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的通知》,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用指导、做好网络教研、拓展平台应用模式、开展实践应用研究、推广创新应用成果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广泛宣传,统筹推进平台推广应用工作。遂宁市坚持顶层设计、市域统筹、市县联动,探索“推广、培训、研究、示范、督导”“五位一体”的平台应用工作机制;阿坝州印发教育信息化应用个人奖励办法,将国家和省平台应用成效纳入考核指标。(2)加强应用指导,突出骨干引领。在7个省级包片指导专家团队基础上,各地组建市级专家力量,通过会议培训、教师研修、教学示范、课例展播等多种形式加强应用指导。2023年以来,省级专家指导团开展省、市、县各级培训80余场。广元、绵阳等地组建市级讲师团,指导、学校常态化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攀枝花市开展平台应用专题培训,线上线下4000余人参培;雅安市举办教育数字化转型管理者培训活动,累计200余人参加。(3)加强常态应用,赋能教育教学。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典型案例征集等,多维度深化平台应用,促台赋能区域教育教学。成都、达州、自贡等地开展市级案例课例征集、赛课等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专家团队工作室等多渠道宣传推广。全省52615名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省级遴选1300节课例,并向教育部推荐课例400节。开展全省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征集156个典型案例,向教育部推荐14个案例。(4)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应用研究。各地坚持以研促用,破解平台应用的重点难点。广元市在全市“十四五”第二批教育信息化课题中立项4个课题基于国家平台的校本化应用研究,将平台应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泸州市召集教育科研课题主研人员研究以科研推动平台落地推广应用。2023年,我省国家平台访问总量居全国前列,中小学平台访问量2.964亿人次,居全国第7位。(教育信息化处)

●西南医科大学依托“学工一体化平台”构建智慧学生工作新模式。(1)整合优质资源,助力精准化教育。将易班优课与平台深度融通,整合校内优质思政资源,以深学笃行为重点抓党团教育,以全面适应为重点抓入学教育,以技能提升为重点抓安全教育,以知识宣教为重点抓健康教育,以担当奉献为重点抓感恩教育,以行为养成为重点抓诚信教育,以规划发展为重点抓毕业教育,打造“七位一体”网络育人新模式。2023年建成易班优质课群614个,活跃度超42万,9万余人次参加学习。(2)提升治理效能,致力精细化管理。以数字迎新为起点,数字离校为终点,构建全链条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电子围栏+定位签到”实现一键扫码课堂考勤;通过校园活动模块实现活动规模控制、活动效果评价、活动过程记录以及活动结果输出等;通过学生成长发展一张表,全景式展示学生大学期间的成长变化,引导毕业生总结反思大学成长经历,做好职业规划。(3)立足一网通办,实现精确化服务。按照“大平台”“微服务”“一站式”理念,将奖助申请、失物招领、生涯测评、心理咨询等30余项服务升级部署至移动端,实现“学校、学院、辅导员、班级、学生”五级联动,推进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提档升级,真正让学生“少跑路”甚至“不跑路”,近2年累计服务师生超254万人次。(西南医科大学)


【基础教育】

●雅安市“三个同步”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1)城乡学校同步规划建设。将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与建设同步考虑、中小学布局规划与城镇规划同步进行、学校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实施,全面完成33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校园校舍项目83个、设备购置项目85个,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通过新建、撤销、转变办学类型及合并等方式调整学校212所,实现学校布局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基本适应,有效缓解“城镇挤、农村空”的现象。(2)城乡教学同步提升共促。采取“1+1”“1+N”“1+片区”等多种模式,组建12个义务教育办学集团一体运行,有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统筹考虑人口分布、学校规模等因素,在全市划分23个学区,构建64所学区中心校带动周边薄弱学校发展。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50%的定向分配到县域内初中学校,促进县域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不断缩小。(3)城乡教师同步管理培养。以各级名师工作坊为平台,采取“集中培训+跟岗学习+顶岗锻炼”形式培训教师2.4万人次,让部分教师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优化区域内师资配置,推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双向流动常态化,交流轮岗教师861人,有效缓解农村学校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强化保障基层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及乡镇工作补贴等政策,解决教师“后顾之忧”。(雅安市教育局)

●成都市双流区持续抓好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保障。(1)强化系统设计,科学统筹布局。以确保全面覆盖、促进城乡均衡为原则,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布局,按照常住人口1.25倍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点位181处,提供学位近6万个。针对重点区域土地价值高,教育用地紧张的发展矛盾,统筹利用优质土地,保障应配幼儿园建设。合理优化现有幼儿园用地标准、建设限制和供地功能要求,通过“上天入地”的方式最大限度挖潜扩容提升教育用地使用效益。(2)聚焦关键领域,注重补短强基。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要求,制定《关于加强上市宗地配建公共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配套幼儿园“五同步”要求,不断完善幼儿园覆盖网络。持续推进确有必要实施的13所公办园建设,预计在2025年前新增学位5000余个。(3)狠抓项目管理,提高建园质效。建立教育部门牵头、国有公司业主具体负责的建设管理模式,针对具体项目科学谋划制定项目责任清单,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由区属国有公司成立教育项目专班,专业化推进幼儿园项目建设,教育部门提前落实专人作为项目专员,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对建设过程采取常态化定期检查和“四不两直”抽查,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程,识别项目风险,预估项目执行情况。(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成都市教育局)


【民族教育】

●甘孜州“活水”助力民族教育发展。(1)强化项目建设。统筹用好浙江省和省内帮扶资金2.71亿元,针对性开展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助力中小学校园面貌改善和校园学习环境提升。截至目前,开展浙江省对口支援项目34个,省内对口支援项目23个,新建成中学校2个,推进石渠中学高中部(泸定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2)强化教师提能。制定《甘孜州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建立甘孜州教师帮扶机制,培养壮大本土教育骨干人才。深化教育“组团式”帮扶,健全教师“1对1”结对领办机制和“1带多”师徒结对机制,完成164对师徒结对,签约浙江帮扶名师工作室31个;采取“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助力甘孜州教师提能,目前投入300万元,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校(园)长培养工程”“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强基工程”,开展培训项目25个,培训教师1870人。(3)强化学生培养。制定《甘孜州学前学普工作方案》,推进学前学普行动,引导学生学好普通话;推进书法进校园项目,引导学生练好书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携手浙江支援帮扶等力量,投入800万元,在九龙、雅江等13个县实施“学前学普2.0行动”,覆盖幼儿学生24257名;推进“墨韵智能•书法进校园助力项目”,在全州18个县(市)中小学开展“互联网+人工智能+书法教学”,覆盖学生16万余名,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1)坚持思想铸魂画好“同心圆”。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邀请民族工作领域相关专家到校指导工作,每年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会,制定30余条工作措施。通过“两微一端”等宣传渠道,推送展示民族学生200余人次。(2)坚持文化润心打造“连心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题材观影、周末锅庄舞会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指导成立锅庄协会、学生社团,组织民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拍摄“小袁的故事”系列短视频,助力挖掘民族文化特色优势资源,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坚持关怀暖人搭建“爱心桥”。以“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成功创建为契机,在思想政治引领、文化活动浸润、专业平台辐射、科研创新支撑、奖助学贷勤免补方面为3000人次提供综合保障。发挥“头雁”作用,抓住关键少数,加大少数民族师生干部的培养,培养校内党外人士领导干部7人,民族学生骨干220人,入党积极分子82人,正式党员9人。(4)坚持技能立身不忘“初心志”。采取“一对一”导师结对帮扶措施,开展学业职业指导。通过比学习、比技能、比就业“三比”活动,指导民族学生积极考取“1+X”证书,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学院与地方民族事务管理部门联系协调机制,合力做好民族学生招生和就业创业工作。(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人才队伍】

●眉山市抓实教师培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1)建强机制提升培训精准性。坚持需求匹配项目原则,采取实地座谈、全学段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掌握教师最适合、最急需的培训主题,分层分类集中时间整合推进寒暑假教师研修,将思政教育、师德师风每年不低于8学分纳入师训必备课程,借助省教师发展平台等做好培训项目审核等过程管理工作,实现培训监管“不落一人”。目前,建立国、省、市、县“四级”,校级干部、后备干部、名优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五类”的“四级五类”培训档案3.6万余个,教师年均规范性培训学时不低于70学时。(2)做优项目提升培训实效性。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团队培训+教师培训”等方式确定培训项目门类,清单式制定分学科、分学段培训项目总表,指导落实培训日志记录等常规工作,坚持培训发现问题“一跟到底”测评,完善项目负责人考核指标10项,推进评价方向从出勤率、培训质量等向获得感、能力提升等转变。今年以来,开办培训项目60余个,发布培训报道、信息100余篇,形成典型示范效应。(3)擦亮品牌提升培训引领性。依托“三名工程”,培育眉州名师30名,组建眉州名师工作室30个,选拔名师工作室成员360名,采取每月“集中讲授+分类研讨”、“网络培训+现场讲座”、“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送培送教,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学科领军教师,促进全市教师专业能力提升。2023年,300余人次教师获国省级奖项,2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培养对象。(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三聚三强”推进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1)聚焦党管人才,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工作格局,聚焦人才全方位需求,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全面提升人才服务和保障水平,用良好的待遇、事业、服务“留人”。学校党委常委研究谋划“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课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报告。(2)聚焦内涵发展,加强外引内培。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出台引进服务和扶持保障政策,优化人才引进结构布局,建立青年人才精准化引进模式,扩充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3年来引进博士240余名。实施人才精准培育计划,学校成立人才工作专题调研组,调研摸排、梳理掌握全校人才情况,建立分层、分类、分专业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信息库,纳入学校“652干部成长工程”,实行动态管理,加大教育培训,近3年100余名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3)聚焦服务地方,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干部交流锻炼,近年选派近40人到地方挂职,推动博士专家工作站、博士专家服务团下基层。组建由借调、挂职、顶岗锻炼人员、优秀扶贫干部等构成的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创新培训“菜单”,加强实践锻炼。深化校地合作,注重以项目为引领,创新改革考核评价制度,给予科技创新更大支持力度,引导人才在科研攻关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产出有效成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川轻化工大学)


【财务工作】

●成都师范学院健全价格测算机制筑牢政府采购风险“防火墙”。(1)健全机制,严把风险管理“防控关”。成立学校政府采购项目价格测算复核审查领导小组,制定《成都师范学院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二二三”审查机制开展项目预算价格测算复核。“二”即项目方案设计单位、第三方造价专业机构,“二”即用户单位和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三”即采购需求审查工作小组组成单位招标采购中心、财务处和审计处,压实参与各方主体责任,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开展项目定价合理性审查。(2)规范流程,强化价格测算“合理性”。委托第三方机构依托官方平台、专业渠道和专业人员,根据国家、行业、地区标准和市场行情,对项目涉及货物、服务和工程清单逐一进行价格测算,形成价格复核报告。参与单位对复核报告“面对面”进行沟通、调整、完善和确认,真正做到“花合理的钱办好想办的事”。(3)注重实效,当好价格测算“护林员”。截至目前,学校本年度共复核完成项目22个,其中,工程项目8个、中长期贷款项目8个、其它货物服务类项目6个,参与项目价格测算复核工作人员100多人次,总金额 3480万元,审减金额276万元。相关人员对项目方案理解更深入,对项目市场行情了解更充分,对项目采购风险认识更全面,对招标采购方案论证更完善,全面提升采购风险防范水平。(成都师范学院)


【简讯】

▲近日,“建行杯”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颁奖典礼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本届大赛共产生金奖223项、银奖452项、铜奖945项,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404名、优秀组织奖40个。11个省直部门有关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全省各高校分管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获奖师生代表等900余人出席颁奖典礼。(高教处)

▲1月2日,省国资装备中心召开“铸魂丰羽”工程三年能力提升行动启动动员大会。会议指出,通过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办文办会办事能力,建设一支“有信仰、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国资装备管理干部队伍。(国资装备中心)

▲1月4日至5日,教育厅会同财政厅举办全省教育经费统计培训。解读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相关政策要求、培训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审核方法及流程等,为做好2023年度全省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提高我省教育经费统计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各市(州)、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财政局350余名具体负责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财务管理处)

▲近日,教育厅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四川省普通本科学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四川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实行分类分层评价,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教师工作处)

▲近日,国家语委公布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全国共新增65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我省西南民族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成都师范学院4所高校入选,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二。截至目前,我省已有7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教材处)

▲近日,由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省决赛在成都顺利举行,来自59所高校的148名选手参加本次决赛,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共有40名选手荣获本次大赛金奖,108名选手分别荣获银奖和铜奖。(就业指导中心、高校学生处)

▲近日,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等7部门联合开展全省集中用餐单位食堂食品安全抽查工作,对管理部门责任落实、学校主体责任落实、食堂承包经营、食堂管理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检查学校点位113个,督促整改问题316个。(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1月5日,我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舞蹈类专业统考合格线确定。各类专业总分满分为300分。1.美术与设计类:165分;2.书法类:195分;3.表(导)演类(戏剧影视表演方向):185分;4.表(导)演类(服装表演方向):120分;5.表(导)演类(戏剧影视导演方向):180分;6.播音与主持类:185分;7.舞蹈类:160分。(省考试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