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工作】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思政工作】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程取得育人实效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位一体”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基础教育】
●遂宁市用好“周末假日关爱”护航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乐山市凝聚家校合力共育时代新人
【高等教育】
●我省运用高校网络理政平台做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
●宜宾学院综合施策构建理论传播新矩阵
【民族教育】
●甘孜州多措并举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西南科技大学“四维驱动”培养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平台+四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就业工作】
●西南医科大学“三维发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才培养】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重要工作】
●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11月19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这次大会在四川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委书记王晓晖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了全省教育系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深刻分析了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任务,为教育强省建设指明了发展路径和着力重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怀。
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系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行动起来,全面、准确、深入领会大会精神,落细、落深、落实大会部署,切实把大会精神转化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澎湃动力和务实举措。要充分认识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聚焦重点任务,突出纲要抓落实,细化任务抓落实,认真谋划明年重点工作和“十五五”规划,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要加强学习宣传,抓好全覆盖学习培训,抓好全方位宣传阐释,迅速掀起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热潮。(办公室、融媒体中心)
【思政工作】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取得育人实效。(1)坚持课程统筹,全力夯实培根铸魂“主渠道”。优化整合三类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必修课+必选课+公选课”的思政课程体系,获批省级课题14项,省级示范课程2门、职业学校示范课1门,教师获省级以上奖项14项,指导学生获省级奖项5项,入围四川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1人。(2)坚持多措并举,合力筑牢学院建设“硬阵地”。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划转办公场地600平方米、投入40万元用于硬件设施提质升级,发放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管理人员,从人、财、物三方面全力保障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3)坚持技术赋能,着力打造课程教学“新引擎”。建成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及教研观摩室,配备录播设备及软件,同步直播或回放课程教学。配置电脑、小型全景摄像机等VR资源创作工具,实现VR教学资源自制。配置全景式VR一体机60台、高交互式实践体验终端1台,搭载优质教学资源近200个,定制“红四方面军在广元”教学资源,搭配“四史”数字学习系统和党史知识互动问答系统,将思政课教材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认知体系。(川北幼师)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位一体”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夯实思政课堂“主渠道”。打造“思政金课”和“思政示范课堂”,开好《大国交通》等职教特色课,2门课程入选省级“思政课”示范课。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建成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等平台,所有教师加入省示范课程、示范专业、示范教学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1项。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思政课全部建成在线开放课程。(2)筑牢平台建设“地基石”。打造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定期组织师生研讨会、集体备课、读书分享会、VR体验等活动。联合行业企业校内建成川藏公路博物馆,按照1个主馆、6个分馆打造“1+6+N”特色教育资源集群,累计接待参观超3万人次,线上参观超100万人次。弘扬“两路”精神,创新实施“五个一”工程,选编交通运输行业200余个事迹形成优选案例集。(3)建强思政队伍“生力军”。选派教师到企业党校脱产锻炼,组织教师常态化参加各类培训和竞赛,加强教学研究,增进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批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单位。(4)拓展实践育人“新阵地”。将思政课实践与教学整合为一门课程,结合教学要求、社会发展、学生特点等确立实践主题,建立1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现场教学。实施思政教师“五联系”工程,指导学生参赛获全国交通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省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一等奖。组建理论宣讲与社会服务队伍,围绕党的政策、乡村振兴等开展理论宣讲和培训超5000人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育】
●遂宁市用好“周末假日关爱”护航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1)构建关爱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动机制,联合学校、民政、公安、妇联等部门开展“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安全管理、心理辅导”4项基本关爱行动,不断丰富留守儿童在周末假日期间的学习生活,保障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2)提升关爱质效。摸排农村寄宿制学校50余所,确定意向参与留守儿童800余名,统筹规划寄宿学校建设,开设地方非遗、科创实践、劳动教育等课程,开放校园图书室。运用微机室、心理健康辅导室等场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团辅、亲情连线等活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搭建亲子沟通“连心桥”。(3)夯实关爱保障。落实人员保障,按照30个农村留守儿童组建一个班的标准,每班保障1名辅导教师,通过岗位调剂、合力排班等方式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探索开发公益性岗位,由学校择优聘请符合条件的女性工作人员担任生活老师。落实经费保障,将学校前期基础条件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保障,按照每学期每班8万元的标准保障工作运行经费。落实安全保障,联动乡镇卫生院、派出所等部门,建立应急协作机制,为突发情况及时提供有效处置。(遂宁市教育和体育局)
●乐山市凝聚家校合力共育时代新人。(1)统筹谋划,全要素保障。出台《乐山市系统化保障校园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施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实施《乐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六大行动计划”和“三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乐山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强化部门联动,将家校社协同育人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体系。(2)靶向施策,全维度发力。构建“1+12+N”家长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市级家长学校总校,12个县级家长学校,N个基层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培育家庭教育讲师30名、指导师300名,通过各类平台开展家庭家教家风等宣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3)整合资源,全方位育人。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家长进课堂、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展播等活动,联合市妇联评选乐山市新时代好家长200名。选聘心理健康副校长74名、法治副校长1184名,组建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巡讲团、关心下一代“五老”宣讲团和护校安园家校护卫队,建立家庭家教家风实践基地12个、家庭教育指导法律实践基地8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8个、法治教育实践基地32个。(乐山市教育局)
【高等教育】
●我省运用高校网络理政平台做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1)着力快速响应,提升时效性和满意度。平台自2021年11月正式启用以来,共收到留言29228条,受理28787条,受理率98.5%,办结28700条,办结率99.7%,满意率达97.3%。大部分高校能在规定时间内受理、办结留言,平台留言办结平均时间为4个工作日,网民整体满意率达96.5%。(2)着力直观互动,增强参与感和信任度。师生运用平台留言内容直接到校的特点,可实时直接表达意见和诉求,增强了参与感和归属感。高校也能点面结合,快速了解师生的需求和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质量和提升管理水平。(3)着力便捷服务,提高精准性和认可度。平台集咨询、建议、感谢等功能于一体,涵盖教育教学、后勤服务、考试招生等多个领域,较为全面地覆盖师生需求。师生可“一键”提出意见建议,高校经调查核实及时反馈回复,切实提高平台影响力。(高教处)
●宜宾学院综合施策构建理论传播新矩阵。(1)互联互动重谋划。加强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履行好学院(部)党委书记职责,扎实开展宣传宣讲、研究阐释等工作,以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部门传达、党课例会等多元方式,掀起理论学习热潮。(2)互助互学造氛围。采取组建师生宣讲团等方式,开展校内外宣讲46场,迅速有效实现党的创新理论落实落地。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把上级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对象,确保理论的深入性、广泛性。充分运用主题班会、主题团课、主题团日等学习活动,引领青年思想,服务青年成长,凝聚青年力量。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打造“思政为魂、质量为本、全面覆盖、分类协同、精准施策”的一体化育人体系。(3)互通互建强宣传。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发挥高级专家、劳模先进在理论宣传中的引导性作用,运用学术讲座、课程思政、翻转课堂等方式,聚焦场景塑造、话语表达、创新发展,借助标牌、标语、微视频等媒介统筹宣传之力,凝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宜宾学院)
【民族教育】
●甘孜州多措并举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1)转变教育模式。改变以往“满堂灌、讲一天”的陈旧教学方法,实行学生分层教学;开展“互联网+远程教育”,打破与浙江及省内帮扶单位空间限制,搭建线上师生授课和交流互通渠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成21个特色示范班;注重本土教师增技提能,成功结对115名帮扶教师,组建41个精英团队、61个名师工作室、举办校内专题讲座107次,培训各类教师1500余人次。(2)提升教学质量。加大课改力度,实行高中“强基”辅导,对学科弱项开展精准补短;在雅江中学、康南高级中学、炉霍中学开设理科班,打破三县没有理科教育的历史。拓展素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确保学生每天运动锻炼不少于1小时,熟练掌握1至2项艺术技能。(3)创新管理方式。运用“数字校园管理矩阵”“年级扁平化”“沉浸式教学”等方式,建立行政干部推门听课和全校教师每周听课制度;推行行政干部下沉年级参与管理,做好表率;培养晚自习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的互动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定时召开专题月例会、研讨会、落实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
【新质生产力】
●西南科技大学“四维驱动”强化人才培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1)紧跟需求,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成信息与控制学科群,5 个新兴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形成特种工业机器人等特色学科方向,以省“双一流”贡嘎计划入选学科为龙头,打造符合产业需求、本硕博完整的人工智能学科专业链。(2)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先行区,开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实验班,推动智能机器人等18个创新班建设。深化科技大思政育人浸润、特色军工文化浸润和职业精神养成浸润,运用四维共建体制与协同联动机制,推动科研资源支撑人才培养集成化、课堂教学现场化、项目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路径。(3)协同融合,搭建产教融合载体。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学院,整合在绵企业与“云上大学城”入驻高校,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建成人工智能领域“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特色学院,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项目,设置科研项目培养博士专项,为绵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4)一体推进,强化科研育人引领。一体化推进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积极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学生申请发明专利,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助力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平台+四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1)多元平台固基石。联合“校政行企所”多主体,共同搭建“专业共建、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成果转化”四大平台,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与30余家重点企业建立了产教融合或联合研究中心,共建230余个实习实训基地、8个实验教学中心。(2)深度融合促发展。建立“人才培养供需融合、创新创业校内外融合、企中校与校中企融合、校内外成果转化融合”四项机制,实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建成“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产教融合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成信大—中国网安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基地(中心),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加速创新人才培养,提速成果转化,500余名师生全面入驻学校双流新型产业学院,加速科技成果和项目就地转化。(3)融合转化强实效。加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衔接融合,提升“四平台+四融合”转化效能,带动一系列效果产出。已孵化110余家校内企业,培育了200多支创业团队,在校学生创业项目180余个,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800余项、省级奖励4900余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就业工作】
●西南医科大学“三维发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1)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新兴育人项目。积极探索拓展医学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途径,创新提出“管培医生”新路子,形成本科毕业生规培生、研究生、临床医生“过渡期”的就业闭环,解决了本科毕业生就业出路和医学人才培养使用衔接问题。(2)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推进试点落地见效。抢抓毕业生就业季关键节点,邀请省内外医院结对试点,推动“管培医生”模式在应届毕业生中先试先行。29家医院首批试点,提供“管培医生”岗位252个,40余名毕业生与试点医院签约。(3)汇聚多方力量,确保实现共赢局面。凝聚多方力量,持续推进“管培医生”项目,努力开创就业、招聘新局面,实现校—院—生“三赢”,进一步促进医学本科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西南医科大学)
【人才培养】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细化认定标准,严把入选关口。修订出台《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形成涵盖教育教学、专业实践、行业企业经历、职业技能证书等“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2)构建培养体系,提高双师质量。建立从入职教育到职后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培训,鼓励教师深入一线获取实践经验。成功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入选教育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3)打造示范标杆,引领校企合作。立项建设12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工作,青江启航工作室作为全省唯一一所高职学校入选省级首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色咨询工作室。“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与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实习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等,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深化国际交流,扩大职教影响。加强“双师型”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赞比亚共建中赞职院、承建新能源工程分院,向当地输出储能材料技术专业课程标准3个。学校“双师型”教师牵头开发完成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1项,参与立项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1项。(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简讯】
▲11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督导组召开“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座谈会。会议总结了集中整治有关工作进展成效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校园餐”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和不足,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强调要持续深化“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查问题、找准根源、强化整改、促进治理。要动真格,压紧压实责任;下真功,抓住关键环节;见实效,抓好问题整改。(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11月7日,我省组织召开了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调研座谈会。会议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巩固“双减”成果。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等,推动校外培训行业健康发展,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四川,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校外教育监管处)
▲11月7-8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四川省教科院赴松潘县开展教研指导活动。来自省内外的40余位专家分为5组,深入松潘县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25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专家们根据各校在资源配置、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和数字化教学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撰写了5份调研报告,为松潘县教育部门制定发展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教科院)
▲近日,我省主办的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SEL)项目先后在试点区县(天府新区、雷波县)实施,顺利完成了四川省2024年度项目推进会暨能力建设培训会和项目学校(天府新区37所,雷波县14所)骨干教师培训会,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辐射学校近百所,累计300余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