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情
●我省探索“AI赋能教育”新路径开启智慧教育新实践
基层速递
●阿坝师范学院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攀枝花市坚持示范引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四川轻化工大学推进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
信息广角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教 育 要 情
▲我省探索“AI赋能教育”新路径开启智慧教育新实践。(1)聚焦课程创新打造AI教育品牌活动。推出“探AI之钥,启智慧之门”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邀请专家云端对话,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2)聚焦场景应用构建AI教育实践体系。运用VR/AR技术开发沉浸式安全教育课程,建立网络侵害防范数字实训系统;设计AI创客体验项目,集成图像生成、编程实践等工具开展职业画像绘制活动;引入虚拟主持人技术打造智慧开学仪式,开发AI传统文化交互系统增强课堂趣味性;推动“AI+学科”教学融合,在物理、科学等课程中嵌入智能实验辅助系统。(3)聚焦人才培养完善AI教育服务体系。组建科学家进校园宣讲团,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科普讲座;制定中小学AI课程实施标准,构建编程训练、创意实践等分级课程体系;建立AI教育资源云平台,整合开源算法库、教学案例等数字化工具;完善科创竞赛培育机制,举办机器人编程、智能设计等专项展示活动。(基教处、融媒体中心)
基 层 速 递
▲阿坝师范学院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1)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校地发展。制定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国际化战略,与泰国各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5份,签署协议2份,建立“中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每年定期联动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校地合作校(园)长论坛等,开展国际教育资源与地方旅游资源合作项目。(2)以“资源”为依托推动教育合作。在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等领域实现互补性合作,探索联合研究项目,每年在线召开基础教育经验分享项目、学术讲座项目,至少开展1次中泰民族地区大中小学生游学项目。(3)以“目标”为抓手推动资源共享。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解读泰国“山民教育计划”与中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对比研究,开发适合多语言、多文化背景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缩小区域教育差距。(阿坝师范学院)
▲攀枝花市坚持示范引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1)以优质均衡促进资源共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地校开展同课异构、专题讲座、听评课以及课题指导等活动。(2)以重点学校规划基地布点。选定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等地16所农村地区薄弱学校作为专家服务示范基地校,开展专家服务示范基地活动275次,培训覆盖近1.2万人次。(3)以专业成长建强教师队伍。发挥专家引领示范作用,实现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基地校的师资力量显著增强。(4)以地方特色定位发展方向。推进“一校一案”,深入挖掘乡村学校的地方文化、自然资源等独特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村学校,指导基地校确定俚颇彝族民俗文化、傈僳族文化、书法等特色发展方向。(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推进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1)构建非遗教育体系。开展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组建中国彩灯艺术传承中心、四川省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等,建成《中国彩灯艺术》等两门省级一流课程,研发探秘匠心、小美放大样等研学课程20余门。(2)创新非遗人才培养。结合盐、龙、灯“大三绝”和扎染、龚扇、剪纸“小三绝”,形成非遗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艺术设计领域招收非遗调研与设计实践方向研究生,开展扎染非遗传承创新教育,开设漆画课程,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3)传承非遗服务地方。牵头制定《彩灯艺术设计师职业标准》等规范,举办彩灯研学活动,开展烧制陶器、彩灯裱糊等非遗传承活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四川轻化工大学)
▲自贡市沿滩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1)坚持夯实保障。新建城乡公办园13所,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园8所,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合作办学,开展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送教下乡等活动。(2)坚持培优提质。建立教师梯次培养机制,开展学前教育区域结对帮扶,以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提升教师整体素质。(3)坚持突出质量。发挥示范园引领作用,围绕自贡“盐、龙、灯、食”四大名片,编写《盐之韵》《盐工号子》《一站到底之恐龙世界》《我有一盏小灯笼》等优秀园本课程,基本实现“一园一品牌、一园一特色”的学前教育区域特色。(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工作。(1)建立机制凝聚就业合力。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完善协同就业指导机制,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加强就业指导系统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2)拓展资源挖掘就业渠道。开展“访企拓岗攻坚促就业”、就业指导“六进”等专项行动,签订校企合作实习实训、优质就业基地协议。举办行业论坛、职业发展讲座等活动,联动校友资源,开展校友企业实训、招聘等活动,拓宽就业渠道。举办线上线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等,确保招聘活动不断线,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3)精准施策开展就业指导。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基础与实践》等就业指导课程,提供生涯测评服务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帮扶困难毕业生,通过建立台账和实施“一人一册”去向落实情况,提供个性化帮扶与指导。(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1)大力引才壮队伍。制定《学院员额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参加硕博专场招聘推介会6次,组织“嘉陵江英才工程”等集中引才活动5次,足额配备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2)科学育才提能力。选派50余名骨干教师赴电子科技大学参加“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遴选推荐16名教师参加2024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项目培训,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比赛获奖200余项,其中,参加教育部2024年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竞赛获全国特等奖,获批组建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旅游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3)全心铸才正师风。严格落实教职工入职准入查询、从业禁止、在职筛查等制度,组织开展“五史”学习教育、“叩问师魂”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师德师风大讨论等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日常教育。(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遂宁市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护航学生成长。(1)强化体系建设。完善“市、县、校”心理健康阵地建设,建齐用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建强师资队伍,配备教师600余名,开设心理健康课,落实每天2小时体育运动,加强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健康素质。(2)强化协同育人。成立家庭教育促进会,开展公益宣传、主题演讲比赛等100余场次,培训讲师80余人。(3)强化心理监测。组织学生心理普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完善测评后分类处置,实时掌握心理状况,对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4)强化科学干预。做好常态预防、适时预警、及时干预“三预”工作,开展面谈沟通,干预疏导并告知家长。(遂宁市教育局)
信 息 广 角
▲我省制定标准预制构件图集助力学校建筑安全。(1)健全标准体系夯基础。发布《学校教学楼建筑用标准预制构件图集》《学校宿舍楼建筑用标准预制构件图集》,规范预制构件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推动实现装配式教学楼、宿舍楼的标准化、智能化建造。(2)贯彻国家战略强支撑。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通过构建标准化预制构件技术体系,支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化、高质量建设需求。(3)创新工作机制聚合力。创新实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发布工程建设专用标准设计图集,创新图集发布形式,通过联合发文明确应用推广要求,共同推动图集应用,协商解决图集执行中的问题。(基建后勤处、基建后产中心)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1)强化思想引领。建成“石榴花开·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打造民族团结走廊、民族文化广场、校史馆等教育新场景15个,开展“老党员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160余场。(2)聚焦文化润心。设计民族舞蹈、传统手工艺制作、民族故事讲述等特色教学活动,开发《民族音乐与舞蹈鉴赏》《甘孜地区藏族风格性舞蹈》等系列特色品牌“金课程”,推广“四个一”(会画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画、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活动。(3)突出帮扶关怀。定期与少数民族学生谈心谈话,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困难,开展学业帮助、生活扶助、心理关助2600余人次,建立优秀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320组,举办“彝家之情•彝族新年”等民族文化活动12场。(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