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要求,周密部署,积极推进,全面规范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治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部署与警示同向发力,推进管理要求落细落地
一是加强组织部署。先后召开“规范管理年”动员会、推进会和全省深化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暨重点工作推进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加强规范管理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支点。
二是清晰标尺红线。分步骤印发《四川省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实施方案》《四川省基础教育学校规范管理二十条措施》,汇编《教育局长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应知应会”手册》,梳理明确教学常规、考试命题、教材教辅、招生入学等全方位规范管理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通知》,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对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进行提级管理。
三是集中警示整改。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市(州)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暗访,拍摄规范管理突出问题专题片,召开全省规范办学阶段性总结会集中曝光警示、“红脸出汗”,督促各地立行立改,加快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合力。
二、党建与德育协同推动,更加彰显教育政治属性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配套建立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定期沟通制度,党建引领办学治校的作用不断发挥。
二是加强思政教育。坚持“全段成长”与“学段差异”相结合,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教师一体化培养、资源一体化共建。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建立一体化联盟和研究机构,组建22个一体化共同体。聚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集中全省思政资源,制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36讲资源包,以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实现知识传授深入浅出。
三是涵养师德师风。开展师德师风浸润行动,探索制发“师德师风提示卡”,组织全省教师学习《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举办全省师德师风建设能力提升培训,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专项与常规同步落实,整体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一是加强校园安全专项治理。建立省、市、县三级校园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岗位责任清单,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区域、岗位和人员,协调公安、水利、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进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推门听课评课制度,推广“亮点课”、曝光“问题课”。建立各级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机制,每位教研员联系区域内1所薄弱学校,每学期到校工作时间不少于10天,覆盖3045所学校。
三是加强校园常规管理。加强作业考试管理,举办全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展评,出台规范考试管理文件,举办四川省中小学考试评价培训活动,分级完善考试、作业内容、阅读材料等内容的审核制度,健全分流程审核把关机制。加强教材教辅管理,出台《四川省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坚持以查促建、以查促管。加强招生入学管理,认真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省级“招生升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与公安、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对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的全过程统一管理,违规招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四、重点与难点逐项攻坚,规范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
一是完善控辍保学政策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及系列工作提醒,会同农业农村厅、省残联建立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开展民族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压实各方责任,实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去向精准掌握“应读尽读”,失辍学动态“清零”。
二是规范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出台《关于规范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相关工作的通知》,开展全面备案审查和重点地区实地督查,推动所有县(市、区)建立专家委员会科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鉴定,全面规范送教上门的对象、课时、方式、内容及记录台账要求,确保“一人一案”。
三是提升专门教育服务管理能力。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政法委等14个部门成立四川省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新建1所服务全省的专门矫治教育学校,改建一批专门场所,充分发挥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动,完善管理和保障机制,着力解决送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