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情
●我省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生态
●我省优化高职专科专业设置增强技能人才适配度
基层速递
●西昌学院深耕基层调研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攀枝花市将“三线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拓展育人场景
信息广角
●芦山县聚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教 育 要 情
▲我省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生态。(1)强化制度引领。通过校院两级协同治理机制,建立“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多元评价”三维质量保障机制,创新学科交叉融合的质量标准框架,持续为实践育人注入发展动能。(2)深化协同创新。坚持产业需求牵引与教育供给侧改革双轮驱动,打造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形成“教育赋能—产业反哺—创新迭代”的三链融通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对接。(3)推进数智转型。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物理空间+虚拟场景+智能平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虚实融通”教学模式,推动实验资源云端共享与跨校协同实践,构建数字化时代实践教育新范式。(高教处)
▲我省优化高职专科专业设置增强技能人才适配度。(1)突出特色统筹新增专业。建立新增专业调控机制,将办学条件达标情况纳入重要考量,通过限定总量、分类把控,引导高职学校立足定位、对接需求,增设招生专业点251个,服务六大优势产业专业点占比超过50%。(2)强化联动调整省控专业。健全专业预警机制,持续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将全省布点多、招生规模大、毕业去向落实率低的专业列入省控专业名单,进行动态调整,2025年确定15个高职省控专业,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引导力度。(3)坚持质量指导专业撤销。指导高职学校制订符合地区发展实际和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设置规划,引导学校找准自身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对应关系,2025年撤销与区域战略、学校定位、产业发展不相符的专业点202个。(职教处)
基 层 速 递
▲西昌学院深耕基层调研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1)“领题攻坚”把准“方向标”。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开展沉浸式调研,重点关注学科、课堂、实验室、后勤等方面,现场走访督导,不断改进完善。(2)“专项突破”下好“先手棋”。组建专项调研组,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围绕党建、科研、人事、招就和教学工作查找问题,研讨对策。(3)“精准服务”打好“组合拳”。聚焦民生关切、“精文减会”、帮扶需求、教师发展等开展精准调研,对接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协调解决,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西昌学院)
▲攀枝花市将“三线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拓展育人场景。(1)深耕教育科研。打造“三线精神”进教研科研、进课程课堂、进社会教育的育人模式,与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合作研究,连续两年立项省级重大课题。(2)开发融合课程。将三线工业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开发《追寻热机的足迹》等跨学科课程,出版《成昆铁路史讲稿》,激发学生科创精神。(3)拓展育人场景。深化馆校合作、校家社合作,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场馆,配齐配强社区家庭教育导师,持续拓展“三线精神”社会教育场景。(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农业大学推进“天府粮仓”建设保障粮食安全。(1)强化创新驱动。建强作物学、畜牧学等高峰学科,加快打造服务“天府粮仓”优势学科群。开展有组织科研,与广东省农科院共建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富集“天府粮仓”科研资源。(2)强化精准服务。紧盯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创新技术纳入中央一号文件3次,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和样板田100万亩,水稻、玉米推广面积居西南地区第一。瞄准川粮油、川畜等优势特色产业,与雅安、温江合作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西南大学等共建成渝乡村振兴学院,与中国电信等共建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3)强化人才支撑。牵头组建“粮食安全”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天府农业国际研究院,引育强农兴农高端人才。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才计划”,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四川农业大学)
▲内江市深化教师减负营造良好环境。(1)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党政统筹+部门协同+学校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创设社会事务进校园提及报备制,从源头严控非教育教学事务入校。(2)开展专项治理。结合“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对检查评比、报表填报、违规抽调等问题实行台账销号管理。(3)深化人文关怀。实施“弹性工作制”,降低教师日均非教学工作时长,严禁法定节假日强制值班。优化绩效分配机制,教学质量奖向一线教师倾斜。(4)强化社会协同。开展“减负大家谈”系列活动,邀请家长、社会代表参与监督,形成“减负不减责”的社会共识,营造安心教学、潜心育人环境。(内江市教育和体育局)
▲乐山师范学院发挥学科优势赋能硅产业向“新”发展。(1)打造精准对接“集聚平台”。成立乐山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太阳能电池等方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组织实施科研项目12项,发表科研论文7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2)打造技术攻坚“创新引擎”。遵循“摸技术需求—找技术团队—作技术方案—促成果落地”的工作模式,提供全链条企业的创新服务,通过技术共享与合作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3)打造产业发展“最强大脑”。梳理行业与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及其成因,研讨应对措施,形成建议呈报上级部门。(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多措并举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1)构建育人矩阵。形成“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和“社区党团支部—楼栋党团小组”两级组织体系,打造集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等于一体的党建育人阵地。(2)拓展便利路径。依托五大学生中心+N个学生活动室的线下社区,开设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教务管理、学生社团等6大窗口,提供“一站式”咨询和办理,让学生“只跑一趟,一次办好”。(3)推动力量下沉。实施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党务队伍、学生队伍等“一线原则”,开展“校领导接待日”“师生面对面”等活动,打通社区育人“最后一公里”。(4)坚持文化育人。开展思想引领计划、朋辈辅导计划、文化浸润计划、志愿服务计划、双创行动计划,打造“五爱五育、智慧浸润”学生社区品牌。(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信 息 广 角
▲我省全力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1)统筹谋划压实责任链条。召开考务培训视频会议,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安全保密,强化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细化应急处置。各市(州)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严把考务关键环节,保障考试平稳有序。(2)数字赋能筑牢安全防线。启用国家教育考试指挥平台,组建视频巡查组对各地考场实时巡查,配备智能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仪以及无线信号屏蔽设备,开展考场监控视频AI智能回放,形成多重防作弊屏障。(3)暖心举措优化考生服务。开展涉考环境综合治理,搭建防雨连廊,提供热水、雨具等服务,设置物品存放处和医疗服务站,配备医护人员和急救药品,为考生提供精细化服务保障。(省考试院)
▲2025年我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惠及上百万毕业生。(1)延续实施,减轻贷款学生经济负担。2022年起,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免息政策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缓解贷款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今年继续实施该政策。(2)惠及广泛,超百万人次毕业生受益。2022—2024年,免息政策已惠及268万人次毕业生,申请延期还款学生2万人次。今年预计将有133万人次受益。(3)财政保障,确保惠民政策落地见效。过去三年,省级财政共投入免息资金3.52亿元。今年省级财政将继续投入资金1.95亿元,帮助学生维护个人信用记录,促进其顺利就业。(资助中心)
▲芦山县聚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1)强化政策保障。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76万元,实施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10个,新增学位480个,减免保教费158万元,惠及幼儿3060人次。(2)优化资源配置。编制学前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建成城区公办园4所、乡镇中心园16所,组建“城区优质园+乡镇中心园”二级幼教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辐射带动薄弱园发展。(3)深化内涵发展。实施“名园长”“名教师”培育工程,开展师德师风等专题培训,开发非遗传承、劳动实践等省市级学前教育课题,1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推广。(雅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