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第12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5-07 15:42 来源:办公室 分享:
   

教育要情 

●成都师范学院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基层速递 

●成都市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信息广角 

●我省扎实推进2025年专项计划招生宣传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钙华生态保育创新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教 育 要 情

▲成都师范学院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1)在急难愁盼中找准问题。把倾听师生建议需求作为办实事的第一步,通过向师生走访调研、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和运用校领导接待日、“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驿站、网络信箱等了解校情民意,找实“师生所想所盼,学校所需所短”等问题。(2)在思想根源上剖析问题。坚持边学习、边检视,找问题、挖根源,围绕“纠治推诿扯皮,激励担当作为”“牢记为民宗旨,以师生为中心办实事、解难题”“弘扬好家风,涵养优良师德师风”等专题深入交流研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觉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匡正思想、校正行为。(3)在推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清单化管理和专项整治为重要抓手,启动第二学生食堂建设,扎实推进申请硕士点、提升就业率和本科审核评估指标攻坚等重点工作,确保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成都师范学院)

基 层 速 递

▲成都市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1)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城市思政资源,推进思政课堂进场馆、进田间地头、进革命旧址,指导市属高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细化中小学思政教师配备标准,汇聚文艺名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共享思政教师1000余名。建设全省高校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一体培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200余人。(3)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举办“成都市中小学生成长讲座·世园一课”等系列活动,师生和家长体验参与17万余人次。以“成长博物馆”为核心,邀请大国工匠、奥运冠军、博物馆长等开展系列讲座,线上线下覆盖近200万青少年、直链60余万家庭。(成都市教育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1)健全就业“新体系”。加强重点领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动态就业数据跟踪与分析体系,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7项,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开设就业指导相关选修课20余门,获“四川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1门。(2)打造服务“新范式”。建立“一站式”就业服务窗口,成立职业生涯咨询室,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开设“就业直通车”专场招聘宣讲、大中型“双选会”100余场。(3)完善保障“新机制”。出台学生自主创业资助和帮扶实施办法,成立就业重点群体“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组,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开展就业指导、岗位信息推送、持续跟踪和就业兜底等举措。(四川轻化工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1)重构“双创”平台体系。搭建“教育全景融入、课程全线覆盖、项目全面开放、平台全力支撑、导师全程指导、服务全情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训练;利用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区构建孵化平台,形成一体化培育链,完善学生双创实践教学。(2)丰富“双创”资源供给。鼓励学生参与“未来科学家计划”,设立“科创破冰、素养提升、训练实战、大赛抢跑、项目培育、创新创业”训练营,通过杰青、优青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组建师生科创共同体,实现项目共研、案例共析、品牌共创。(3)营造“双创”生态氛围。与学院、校地校企联动,建设创新创业展示区、服务区、活动区,开展师生午餐会、项目路演和专题讲座,营造了“崇尚创新、尊重创业”的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双创教育生态。(成都中医药大学)

▲资阳市构建防溺水体系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1)立体化宣传提升安全意识。制定《校园安全主题宣传教育计划》,开展低年级情景模拟、高年级急救技能等专题培训,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一生一档”包联措施,入户提醒2万余次。(2)协同化治理消除风险隐患。建立“政府+部门+属地”联防机制,落实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人,整治水库、河塘隐患200余处,发送风险提示短信50余万条。(3)常态化监护压实家长责任。签订《致家长的一封信》,组织“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布置防溺水手抄报、家庭演练等实践作业,强化“学校—家长—学生”三方责任链条。(4)标准化应急强化处置能力。完善溺水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全流程处置程序,组织每日巡查高风险水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安全稳定与信访处、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凉山州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夯实教育发展根基。(1)多元培训强基。建立“制度+模式+保障”三维体系,出台名师培养专项规划,以名师工作室带动教师成长。多方筹集资金保障教师培训,创新“现场+远程”混合培训,实施暑期全员研修,分段开展骨干教师培养。(2)从严治教增效。深化党建领航,巩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成效,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排查,推行教师编制动态调整与“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教师竞聘交流。(3)优师帮扶提质。构建省州县三级联动机制和“双向培优”跟踪评估体系,选派骨干教师赴成都、绵阳名校跟岗研修,教师队伍专业素养逐年提升。(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警察学院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警。(1)强化德育引领。加强党对公安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和学生忠诚警魂教育,将警务化管理、警营文化浸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突出育警铸魂实效。(2)强化智育培养。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3)强化体育锻炼。开设大学体育通识基础课程及中华武术文化等通识拓展课程17门,建强防卫与控制、武器使用、警务战术等警察体育课程,组建队伍参加体育类竞赛,获省级以上荣誉140余项。(4)强化美育涵养。将美育成效纳入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艺术教育纳入教学督导内容,组建学生艺术团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展演竞赛,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6项。(5)强化劳育实践。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构建以劳动讲座、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把劳动实践与勤工助学、安保维稳、应急处突等结合,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学生事务办理效率。(1)压实责任筑牢一线阵地。执行干部联系社区制度,书记校长带头开展“党课进社区、开学第一课”专题活动,班子成员走访学生寝室,推动解决学生急难问题20余项,建立“诉求响应-跟踪督办-成效反馈”闭环机制。(2)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效能。建成5个标准化社区服务站,集成学业指导、事务办理等8类服务功能,实现15分钟快速响应。升级“云社区”数字化平台,提升学生事务线上办理效率。(3)健全机制凝练建设成果。出台《学生社区服务质量标准》等3项制度,建立“三级巡查、双线督办”机制,开展文明公寓建设专项行动,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等活动,打造“社区大讲堂”育人品牌,开展应用戏剧、非遗技艺等特色讲座30余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信 息 广 角

▲我省扎实推进2025年专项计划招生宣传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积极参与。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载体,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板报、信息推送等形式,向考生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拓宽专项计划政策普及面,鼓励更多优秀学生积极报名。(2)搭建沟通平台,增强互动交流。与高校“零距离”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了高校的办学情况、学科专业特色等信息,举办现场咨询活动,解答考生关心的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问题。(3)完善工作机制,严肃招生纪律。严格执行专项计划报考条件,健全教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审核工作机制,认真组织资格审核,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确保阳光招生。(省考试院)

▲西南科技大学钙华生态保育创新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连续15年在岷山雪宝顶区域开展钙华野外探查监测与生态保护研究,形成“钙华地质生物演化机制与保护技术创新和应用”最新成果体系,经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开展高山高原高寒地带多科交叉系统科考,为“三高地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依据。(3)建立“同质同相、自然增强”成套保护方法,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4)制定2项行业标准和国际专利授权,发起建立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等合作,推动中国创新成果走向世界。(西南科技大学)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琼之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教育动态第12期

2025-05-07 15:42 来源:办公室

教育要情 

●成都师范学院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基层速递 

●成都市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信息广角 

●我省扎实推进2025年专项计划招生宣传工作

●西南科技大学钙华生态保育创新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教 育 要 情

▲成都师范学院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1)在急难愁盼中找准问题。把倾听师生建议需求作为办实事的第一步,通过向师生走访调研、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和运用校领导接待日、“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驿站、网络信箱等了解校情民意,找实“师生所想所盼,学校所需所短”等问题。(2)在思想根源上剖析问题。坚持边学习、边检视,找问题、挖根源,围绕“纠治推诿扯皮,激励担当作为”“牢记为民宗旨,以师生为中心办实事、解难题”“弘扬好家风,涵养优良师德师风”等专题深入交流研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觉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匡正思想、校正行为。(3)在推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清单化管理和专项整治为重要抓手,启动第二学生食堂建设,扎实推进申请硕士点、提升就业率和本科审核评估指标攻坚等重点工作,确保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成都师范学院)

基 层 速 递

▲成都市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1)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城市思政资源,推进思政课堂进场馆、进田间地头、进革命旧址,指导市属高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细化中小学思政教师配备标准,汇聚文艺名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共享思政教师1000余名。建设全省高校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一体培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200余人。(3)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举办“成都市中小学生成长讲座·世园一课”等系列活动,师生和家长体验参与17万余人次。以“成长博物馆”为核心,邀请大国工匠、奥运冠军、博物馆长等开展系列讲座,线上线下覆盖近200万青少年、直链60余万家庭。(成都市教育局)

▲四川轻化工大学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1)健全就业“新体系”。加强重点领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动态就业数据跟踪与分析体系,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7项,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开设就业指导相关选修课20余门,获“四川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1门。(2)打造服务“新范式”。建立“一站式”就业服务窗口,成立职业生涯咨询室,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开设“就业直通车”专场招聘宣讲、大中型“双选会”100余场。(3)完善保障“新机制”。出台学生自主创业资助和帮扶实施办法,成立就业重点群体“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组,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开展就业指导、岗位信息推送、持续跟踪和就业兜底等举措。(四川轻化工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1)重构“双创”平台体系。搭建“教育全景融入、课程全线覆盖、项目全面开放、平台全力支撑、导师全程指导、服务全情助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训练;利用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区构建孵化平台,形成一体化培育链,完善学生双创实践教学。(2)丰富“双创”资源供给。鼓励学生参与“未来科学家计划”,设立“科创破冰、素养提升、训练实战、大赛抢跑、项目培育、创新创业”训练营,通过杰青、优青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组建师生科创共同体,实现项目共研、案例共析、品牌共创。(3)营造“双创”生态氛围。与学院、校地校企联动,建设创新创业展示区、服务区、活动区,开展师生午餐会、项目路演和专题讲座,营造了“崇尚创新、尊重创业”的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双创教育生态。(成都中医药大学)

▲资阳市构建防溺水体系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1)立体化宣传提升安全意识。制定《校园安全主题宣传教育计划》,开展低年级情景模拟、高年级急救技能等专题培训,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一生一档”包联措施,入户提醒2万余次。(2)协同化治理消除风险隐患。建立“政府+部门+属地”联防机制,落实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人,整治水库、河塘隐患200余处,发送风险提示短信50余万条。(3)常态化监护压实家长责任。签订《致家长的一封信》,组织“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布置防溺水手抄报、家庭演练等实践作业,强化“学校—家长—学生”三方责任链条。(4)标准化应急强化处置能力。完善溺水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全流程处置程序,组织每日巡查高风险水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安全稳定与信访处、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凉山州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夯实教育发展根基。(1)多元培训强基。建立“制度+模式+保障”三维体系,出台名师培养专项规划,以名师工作室带动教师成长。多方筹集资金保障教师培训,创新“现场+远程”混合培训,实施暑期全员研修,分段开展骨干教师培养。(2)从严治教增效。深化党建领航,巩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成效,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排查,推行教师编制动态调整与“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教师竞聘交流。(3)优师帮扶提质。构建省州县三级联动机制和“双向培优”跟踪评估体系,选派骨干教师赴成都、绵阳名校跟岗研修,教师队伍专业素养逐年提升。(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警察学院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警。(1)强化德育引领。加强党对公安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和学生忠诚警魂教育,将警务化管理、警营文化浸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突出育警铸魂实效。(2)强化智育培养。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3)强化体育锻炼。开设大学体育通识基础课程及中华武术文化等通识拓展课程17门,建强防卫与控制、武器使用、警务战术等警察体育课程,组建队伍参加体育类竞赛,获省级以上荣誉140余项。(4)强化美育涵养。将美育成效纳入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艺术教育纳入教学督导内容,组建学生艺术团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展演竞赛,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6项。(5)强化劳育实践。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构建以劳动讲座、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把劳动实践与勤工助学、安保维稳、应急处突等结合,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学生事务办理效率。(1)压实责任筑牢一线阵地。执行干部联系社区制度,书记校长带头开展“党课进社区、开学第一课”专题活动,班子成员走访学生寝室,推动解决学生急难问题20余项,建立“诉求响应-跟踪督办-成效反馈”闭环机制。(2)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效能。建成5个标准化社区服务站,集成学业指导、事务办理等8类服务功能,实现15分钟快速响应。升级“云社区”数字化平台,提升学生事务线上办理效率。(3)健全机制凝练建设成果。出台《学生社区服务质量标准》等3项制度,建立“三级巡查、双线督办”机制,开展文明公寓建设专项行动,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等活动,打造“社区大讲堂”育人品牌,开展应用戏剧、非遗技艺等特色讲座30余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信 息 广 角

▲我省扎实推进2025年专项计划招生宣传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积极参与。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载体,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板报、信息推送等形式,向考生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拓宽专项计划政策普及面,鼓励更多优秀学生积极报名。(2)搭建沟通平台,增强互动交流。与高校“零距离”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了高校的办学情况、学科专业特色等信息,举办现场咨询活动,解答考生关心的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问题。(3)完善工作机制,严肃招生纪律。严格执行专项计划报考条件,健全教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审核工作机制,认真组织资格审核,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确保阳光招生。(省考试院)

▲西南科技大学钙华生态保育创新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连续15年在岷山雪宝顶区域开展钙华野外探查监测与生态保护研究,形成“钙华地质生物演化机制与保护技术创新和应用”最新成果体系,经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开展高山高原高寒地带多科交叉系统科考,为“三高地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依据。(3)建立“同质同相、自然增强”成套保护方法,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4)制定2项行业标准和国际专利授权,发起建立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等合作,推动中国创新成果走向世界。(西南科技大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