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情
●我省全面启动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基层速递
●西南医科大学实施党员示范引领行动助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资阳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化铸魂育人实效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小切口服务大战略聚力推进“职教出海”
信息广角
●西南科技大学核环境强适应型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国际技术封锁
教 育 要 情
▲我省全面启动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1)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精准把握今年录取工作在志愿模式、录取批次和流程上的新变化、新要求。(2)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履职能力,加强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确保高考录取各项要求落地落细。(3)做好专项监督、协同监督与社会监督,筑牢工作监督防线,强化考生服务保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考生和家长关切与诉求。(省考试院)
▲我省部署2025年暑期及秋季开学重点工作。近日,我省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幼儿园)暑期和秋季学期开学重点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暑期安全管理和秋季开学重点任务。(1)暑期工作突出安全与减负。开展防溺水、交通等专题安全教育,落实家长“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监护责任,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严控学科类书面作业总量,严禁学校组织集体补课,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保障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发挥“双减”机制作用,严防“隐形变异”学科培训及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推广“先学后付”,防范机构安全风险;全面取消以社会责任为名安排的教师临时任务,严控假期进校园活动,避免教师培训“多头泛化”。(2)开学重点聚焦规范与育人。执行新修订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严禁“阴阳课表”及高一结束前选科分班;深化“校园餐”安全整治,升级食堂设施,严查利用购买校服谋利行为,落实“十不准”要求,规范教材选用及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刚性执行“公民同招、属地招生”,杜绝变相考试招生、证书掐尖、跨区域招生等违规行为;在完成教学任务前提下,支持探索春秋假,严禁违反校历提前开学或延迟放假。(基教处)
基 层 速 递
▲西南医科大学实施党员示范引领行动助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1)加强理论学习。持续开展“理响医大”宣讲活动,41名省市校宣讲团成员进社区、进企业、进中小学进行主题宣讲,5800余名党员践行“六学联动”参与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深化实干担当。实施党员标兵引领计划、科技创新计划,引领教学医疗党员在培养人才、医疗服务、科研攻关等方面争做时代楷模。近3年,党员教师带领团队建成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7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获批国家级项目119项。(3)带动服务群众。常态推行“党员名医下基层”行动,以党员为主的博士专家服务团下乡开展卫生健康医疗服务,惠及数万群众。(党建与干部人才处、西南医科大学)
▲资阳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化铸魂育人实效。(1)推动数字教育。推广运用《德育学堂》等网络思政课资源,开发“资阳e思政”课程,录制《数数资阳的NO.1》等专题视频,开展“我和我的资阳·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活动,通过e课堂的形式,展示智慧思政活力。(2)强化价值引领。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退伍老兵等“协同推动”,组建“榜样力量”宣讲团,制作《榜样·微光》短视频,开展“立德树人·榜样力量”大讲堂活动100场次。(3)促进实践育人。运用陈毅故居、资阳市博物馆、中国牙谷、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等资源,打造“红色行”“工业行”“文旅行”等5条“行走的思政课”研学路线,联手重庆大足区开展“资足常乐”研学活动,联合仪陇朱德故里、广安邓小平故里等开展“将帅故里”研学活动。(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小切口服务大战略聚力推进“职教出海”。(1)设立校院两级外事工作体系,组建国际语言特色班,输送23名毕业生赴海外中资企业就业,145名学生参与国际交换项目;组织48名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随访印尼、老挝推广职教成果。(2)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30余人,与老挝中资企业共建海外实习基地,实现“招生—培养—就业”闭环;牵头筹建中巴古典医学国际联盟,担任澜湄区域、中乌医学职教联盟理事单位,联动20余所海外高校。(3)牵头制定老挝、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国职教标准项目8项,受邀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120余人次,国际合作典型案例入选“一带一路”职教合作成果优秀案例。(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西昌学院多措并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1)构建体系化机制。将铸牢工作纳入党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建立“党建引领、统战协调、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确保工作推进。(2)实施常态化行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中华民族一家亲”“铸牢杯”理论宣讲等活动,组织师生参与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实践,推动铸牢工作融入日常。(3)探索可视化路径。打造“一基地一学院一平台”(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乡村振兴学院、民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培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奖项等标志性成果,形成可视化育人成效。(西昌学院)
▲宜宾学院筑牢暑期校园安全防线守护师生生命安全。(1)抓预防教育。聚焦风险领域,定制警示短视频,推送温馨提示,开展“放假提次醒”活动,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2)抓排查落实。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联合公安夜间巡查,立查立改安全隐患,在校区水域、陡坡等高风险区域配齐应急设施。(3)抓责任管理。建立暑期留校学生“安全委员-寝室长”双线报告机制,实行安全状况日报告,落实带班值班制度,第一时间处理学生诉求和突发状况。(4)抓服务保障。开设特色餐饮窗口,配备防暑降温物资,开放2个图书馆自习区域并延长服务时间,设立24小时服务专线,全面提升留校师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宜宾学院)
▲吉利学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1)构建“1门必修课+8门选修课”课程体系,涵盖人格发展、生命教育、团体辅导等模块,融入卡牌探索、情景剧演绎等体验式活动,实施分层分类教学。(2)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建立五级风险数据库(正常、关注、追踪、高危、警戒),分类管理重点学生(A/B/C三级),通过“一人一策”动态台账跟踪进展,升级“心云系统”数据平台,推动危机干预向过程防控转型。(3)新建1200余平方米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VR减压室等23个功能空间,打造文化育人走廊和“花田疗愈”主题公园,建成21个二级心理辅导站,覆盖全体学生日常需求。(4)以“5·25”“11·25”心理健康月为契机,打造“鲜花贩卖者·应急玫瑰”“解忧杂货铺”“梦想画廊·文化涂鸦”等育人品牌,通过匿名书信、艺术创作、情感交换等载体,引导学生表达情绪、释放压力,营造温暖向上的校园心理生态。(吉利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推进财务管理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1)精细化管理夯实根基。编制年度采购预算执行作战图,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考核指标,组建专家服务团,划分责任片区,提供陪伴式服务,实施“挂图作战—动态销号—定期复盘”“月通报”等机制,督促滞后项目,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2)精准化施策提质增效。建立“目标设定—过程监控—评价反馈—结果应用”全链条机制,严把入口,否决重复申报、目标模糊项目;强化过程,生成预算绩效监控结果;抓实结果,实现督导全覆盖,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挂钩,形成“先进示范引领、滞后精准提升”格局。(3)精益化服务优化生态。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目标,制作主要经济事项报销流程9个,使用OCR识别、自动核验票据等方式,压缩传统人工审核环节,实现“标准化”转向“智能化”。组建“流动服务队”,通过宣讲一场政策、收集一次问题、培训一轮实操让财务工作更贴近一线,切实为师生排忧解难。(成都师范学院)
信 息 广 角
▲西南科技大学核环境强适应型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国际技术封锁。(1)针对涉核事故早期侦查与应急处置、核设施退役与核废处理处置、核设施安全运维等需求,研发核环境机器人系统与数智装备,攻克强辐照防护、机械臂毫米级精准操作等国际难题。(2)实现国内强辐射环境放射源处置任务顺利自主完成,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先后应用于河南杞县、广州番禺辐照厂重大事件。(3)创立搭载放射性热区动态追踪系统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构建“数字孪生+AI”的剂量评估体系,应用于高温气冷堆等重大工程,形成覆盖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产业链“监测-处置-治理”的技术体系,为国家核安全发展提供战略技术支撑。(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