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全面提升市属高校党建工作质效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在高校政治引领、组织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积极贡献成都力量。
一、突出政治引领,筑牢忠诚根基
一是履行党管高校之责。将市属高校发展纳入整体工作部署,专题研究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市属高校改革发展工作联席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小组牵头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教育工作体系。
二是筑牢思政引领之基。坚持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打造“青春大讲堂”“世园会里的思政课”等主题鲜明、广泛参与的鲜活思政课堂。推动市属高校成立新思想概论、读本教研中心,开设《公园城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都实践》等成都践行新思想特色课程,助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三是夯实平稳发展之势。压紧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覆盖开展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培训,成立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专班,紧盯重点区域、敏感节点、重大活动,建立高校舆情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定期研判高校师生意识形态和思政工作形势,持续巩固高校领域安全稳定良好态势。
二、建强组织体系,夯实战斗堡垒
一是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市属高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的职责边界和议事规则,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有效履行。落实党管干部原则选优配强高校领导班子,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推动任职较长的7名领导干部交流轮岗。
二是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实施“党建强基行动”,在市属高校全覆盖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试点,将市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纳入市委巡察,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推动规范调整师生党支部22个,培育“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
三是抓实党员骨干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对高层次人才、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近三年发展187名教师、23名学术科研骨干入党。健全市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养机制,推动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一肩挑”比例达97%,在教学科研上发挥“头雁”作用。
三、拓展路径支撑,引领服务大局
一是推动人才引优育强。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从重庆大学引进市属高校正职1名。支持中国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建设,吸引含“两院”院士在内的117名顶尖人才来川发展,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助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创新策源水平。
二是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开展校院企地“党建联建·聚智赋能”活动,推动签署共建协议,协同实施技术攻关项目100余个,由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成飞工业集团及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组建的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目录。
三是营造创新发展生态。举办“蓉漂人才荟”“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306场,组织用人主体携岗揽才、市场主体举榜纳贤,发布2622项科技创新成果,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500个,引进王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108个。
内江市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
推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内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着力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成效。
一、突出学深悟透,筑牢思想之基
一是学习宣传凝共识。多形式开展中央《意见》和四川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全覆盖学习,充分利用“甜城先锋”“内江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深化认识,增强落实改革任务自觉性。
二是培训研讨悟精髓。将《意见》纳入轮训课程,采取“专家讲理论、书记校长讲经验、党员干部讲体会”等方式,对400余名党组织书记、校长进行专题辅导,开展“学在内江”大讨论。
三是深入调研聚智慧。摸底中小学校党组织设置、班子配备、议事决策机制等内容,开展“机关干部进学校、千名校长访教师、万名教师访万家”和进学校、进课堂、进年级、进家庭、访干部、访教师、访学生、访家长的“四进四访”活动。
二、突出队伍建设,补强关键力量
一是强化源头储备。开展教师“百千万”培养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1671名,安置省属公费师范生513名。举办专题培训56期,培训干部教师1.1万人次。遴选表扬教书育人名师、名教育工作者392人,4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1人获省优秀教师,4人入选“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
二是强化中坚培养。实施正职校长领航、副职校长远航、未来校长启航培养计划,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遴选储备培养40岁和35岁左右干部100名,选派干部到成都、重庆等地优质学校跟岗研修,组织优秀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挂职锻炼。
三是强化调整配备。出台规范中小学校领导职数的《实施意见》和《促进中小学校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八条措施》,专题研究负责人员调整补充工作,着力选优配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
三、突出夯基固本,建强战斗堡垒
一是夯实党建基础。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对党组织换届、发展党员等工作进行指导。开展学校党建对标检视行动,抓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反馈问题整改,举办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行知行”教育共同体中小学校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促进共同体成员单位学校党建互学互鉴。
二是深化党员教育。建立50人的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师资库,举办基层理论宣讲大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精品党课展播等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每月送”等“云上”党课。采取“教育工委+学校党委”模式开展党员重点培训和全覆盖兜底培训,拍摄党员教育视频《党建引领聚合力 立德树人显初心》,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展播。
三是加强典型培塑。印发党建品牌培塑方案并持续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培塑,涌现出“匠心铸魂·求精先锋”“爱心育残党旗红”等党建品牌,促进中小学校提质增效。近年来,2名学校党组织书记分别获评全国、全省先进工作者,2名党员教师荣登“中国好人”榜,1名党员厨师长获评全国教育系统“最美后勤人”。
四、突出机制建设,落实制度保障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指导中小学校制定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及会议职责清单,建立书记校长沟通制度。
二是抓好制度阐释。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会等方式对制度进行宣传阐释,开展教育主管部门列席旁听相关会议活动,对议事决策范围、原则和程序进行实操性指导。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将贯彻落实《意见》及配套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中小学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内容、谈心谈话和班子研判重要内容及巡察内容,提升制度刚性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