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第24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7-28 10:48 来源:办公室 分享:
   

教育要情 

●我省教育系统持续帮扶雷波县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层速递 

●成都市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可及

●四川旅游学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守护心灵绿洲

●眉山市打造“东坡”特色思政品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信息广角 

●绵阳市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教 育 要 情

▲我省教育系统持续帮扶雷波县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1)优化调整布局。指导雷波县科学应对学龄人口变化,优化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建设规划,重点解决布点散、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截至目前,累计稳妥撤并幼教点62个、学校法人机构4个,妥善安置学生500余名,增设乡(镇)幼儿园3所。(2)建强基础设施。统筹协调1.337亿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向雷波学校硬件建设,积极推动落实教育设施新建、改造提升项目35个,覆盖雷波中学、雷波三峡中学等10余所学校,扩增基础教育学位4000个。(3)提升教学质量。支持开展教育部“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SEL)等项目,指导开展“五育并举”“云教课堂”等教研活动,打造网络专递课“双师”教学模式,建设覆盖全学龄段,涵盖基础学科、心理健康等特色学科教研体系,惠及师生1.7万余人。(4)促进交流共育。推动成都石室联中、成都七中等优质教育资源与雷波多所学校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线上联合教研、名师工作室结对、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构建“全链条”结对帮扶体系,实现“输血”向“造血”升级。(机关党办)

▲我省多措并举抓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建设和应用工作。(1)聚焦职业适应与发展、就业信息分析、创业融资等25个核心模块,评选打造出省级金课90堂,构建层次分明、内容衔接的课程图谱,形成特色金课体系。(2)搭建“省级平台—校级网络—院系站点”共享矩阵,印发课程教案9本,覆盖1万余名教师,超过30万人次在线观看,形成“线上随时学、线下共研讨”的资源共享模式。(3)举办首场省级金课教师巡讲活动,400余名师生现场观摩,超1万人次在线观看;连续3年组织开展金课教师展演活动,定期组织金课教师进校开展主题讲座、课程辅导及专题指导,服务高校师生超10万人次。(就业指导中心)

基 层 速 递

▲成都市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可及。(1)城乡一体推进供给扩面。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2024年建设投用学校96所,新增学位11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63.4%、87.6%,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率达67.2%。(2)校际联动推进资源扩优。组建名校集团175个、覆盖学校600余所,开展合作办学项目65个,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达61%,省级示范高中和特色高中占比达60%。(3)数字赋能推进共享提质。建成蓉易学教学资源平台,常态化运用于中小学校,覆盖同城化和民族地区学校622所,服务全国学校1300余所。(成都市教育局)

▲四川旅游学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守护心灵绿洲。(1)构筑心理健康屏障。实施“五个一”协同管理模式,一名心理老师制定一个方案、一名辅导员跟踪建立一个台账、一名同学协助帮扶报告动态,开展全方位心理危机学生管理,打通家—校—医协同育人渠道。(2)培植心理健康土壤。打造实践活动体系,发挥学生社团自治功能,开展“心分享”“心旅程”等朋辈团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朋辈团体氛围。打造二级学院品牌活动,实施“21天夜跑打卡”“阳光花园”等健康行动,培养学生乐观开朗心理品质。(3)营造心理健康生态。联合心理教研室、学工部、宣传部等,举办心理育人沙龙,解读立德树人与心理育人内在联系,引导教师立足岗位、提升素养,强化工作能效。(四川旅游学院)

▲眉山市打造“东坡”特色思政品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1)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印发《眉山市“东坡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开发思政研学路线7条,打造“课堂+实践+文化”育人空间。(2)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三进”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用好眉山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举办研讨会3次、课堂展示活动2次,编辑出版《东坡文化与思政教育创新研究》论文集1部。(3)实施“青苗计划”,多途径扩充思政教师队伍,建立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定期评选“东坡文化金牌讲师”“思政课教学名师”,形成传帮带一体的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良好局面。(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成都医学院弘扬红医文化注重育人实效。(1)实施红医文化育人。成立红医文化研究中心和团队,建立红医故事、人物、口述史案例库,开展“红医文化讲堂”“红色经典悦读”活动,打造“青马问道”“红小医”学术品牌,通过“红医仁心”公众号、“红医精神代代传”微视频大赛等,营造红医文化氛围。(2)融入医学人文教育。构建“思想·人文·心理”显隐课程体系,编撰《医学人文教育典型案例》《红医文化典型案例选编》等教材,开设《人文与医学》选修课,推行“医学人讲医学事”。(3)拓展实践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赴通江等革命老区,体验红军医院事迹,深化理想信念。围绕医疗改革、医患关系、社区养老等主题,开展医路行走、医情调研、医学服务,常态开展志愿服务,增强学生职业使命感。(成都医学院)

▲遂宁市创新关爱模式护航农村儿童健康成长。(1)寄宿关爱,建设温馨港湾。联动妇联等20家部门,在全市1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覆盖推行周末假日寄宿模式,惠及留守儿童4400余名,开设腰鼓等特色趣味活动,鼓励学生人均发展兴趣爱好1~2项。(2)心理关怀,构筑健康防线。自主编印《洒向心田的光》等校本教材40余套,重点关注留守、家庭关系紧张等学生群体,实施“一对一”关爱服务,开通24小时“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3)溺水防护,织密安全网络。开展防溺水知识安全教育,对辖区内各类水域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水域物防设施建设,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并配备充足的救生圈等应急救援设备。(遂宁市教育局)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保障产业链人才供给。(1)围绕航空制造、运营、维修全产业链打造高水平航空专业集群,开设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等10余个紧缺急需专业。(2)将人才培养与航空重点型号量产需求精准对接,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5%,国防军工民航领域企事业单位就业占比超50%。(3)打造“教学名师+型号总师+技能大师”领衔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联合链主企业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平台,培养具有“强”“宽”“精”“创”特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

信 息 广 角

▲绵阳市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绵阳作为全省唯一市(州)成功入选。(1)强化建设。投入资金完善科学教育基建,建成各类教室并配齐辅导员,夯实硬件基础。推进教育数字化融合,实现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效率与体验。(2)强化实践。发挥院士资源开展校内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科研资源拓展科学实践,让学生接触前沿科研;依托平台开展科普交流与赛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3)强化探索。成立川渝首所科技高中,开展拔尖创新项目,认定11所培养基地学校;聚焦国防科技学科联合培养,与多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为国家国防科技战略培养优秀青少年人才。(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助守绿林青山安全防线。(1)科技赋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技术培训+智慧防控+立体宣传”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为当地防火队员定制涵盖无人机巡检操作、热成像火点识别、应急处置流程的系统化课程,配套编撰彝汉双语操作手册。(2)创新机制构建全链条治理格局。每日开展地面人工巡检与红外热成像无人机空中监测,累计完成44.6平方公里山林扫描,建立9处火灾隐患点电子档案;协助建成喜德县首个无人值守机场,实现24小时无人化定时巡航;改造大载重农用无人机加载灭火装置,确保零星火点早发现、早处置。(3)宣防融合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利用搭载高功率扩音设备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展彝汉双语防火宣传,每日定时覆盖海拔2000—3000米山区,循环播报防火条例与应急知识,构建起“科技+人文”的防火意识培育体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胡建伟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教育动态第24期

2025-07-28 10:48 来源:办公室

教育要情 

●我省教育系统持续帮扶雷波县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层速递 

●成都市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可及

●四川旅游学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守护心灵绿洲

●眉山市打造“东坡”特色思政品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信息广角 

●绵阳市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教 育 要 情

▲我省教育系统持续帮扶雷波县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1)优化调整布局。指导雷波县科学应对学龄人口变化,优化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建设规划,重点解决布点散、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截至目前,累计稳妥撤并幼教点62个、学校法人机构4个,妥善安置学生500余名,增设乡(镇)幼儿园3所。(2)建强基础设施。统筹协调1.337亿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向雷波学校硬件建设,积极推动落实教育设施新建、改造提升项目35个,覆盖雷波中学、雷波三峡中学等10余所学校,扩增基础教育学位4000个。(3)提升教学质量。支持开展教育部“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SEL)等项目,指导开展“五育并举”“云教课堂”等教研活动,打造网络专递课“双师”教学模式,建设覆盖全学龄段,涵盖基础学科、心理健康等特色学科教研体系,惠及师生1.7万余人。(4)促进交流共育。推动成都石室联中、成都七中等优质教育资源与雷波多所学校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线上联合教研、名师工作室结对、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构建“全链条”结对帮扶体系,实现“输血”向“造血”升级。(机关党办)

▲我省多措并举抓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金课建设和应用工作。(1)聚焦职业适应与发展、就业信息分析、创业融资等25个核心模块,评选打造出省级金课90堂,构建层次分明、内容衔接的课程图谱,形成特色金课体系。(2)搭建“省级平台—校级网络—院系站点”共享矩阵,印发课程教案9本,覆盖1万余名教师,超过30万人次在线观看,形成“线上随时学、线下共研讨”的资源共享模式。(3)举办首场省级金课教师巡讲活动,400余名师生现场观摩,超1万人次在线观看;连续3年组织开展金课教师展演活动,定期组织金课教师进校开展主题讲座、课程辅导及专题指导,服务高校师生超10万人次。(就业指导中心)

基 层 速 递

▲成都市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可及。(1)城乡一体推进供给扩面。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2024年建设投用学校96所,新增学位11万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63.4%、87.6%,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率达67.2%。(2)校际联动推进资源扩优。组建名校集团175个、覆盖学校600余所,开展合作办学项目65个,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达61%,省级示范高中和特色高中占比达60%。(3)数字赋能推进共享提质。建成蓉易学教学资源平台,常态化运用于中小学校,覆盖同城化和民族地区学校622所,服务全国学校1300余所。(成都市教育局)

▲四川旅游学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守护心灵绿洲。(1)构筑心理健康屏障。实施“五个一”协同管理模式,一名心理老师制定一个方案、一名辅导员跟踪建立一个台账、一名同学协助帮扶报告动态,开展全方位心理危机学生管理,打通家—校—医协同育人渠道。(2)培植心理健康土壤。打造实践活动体系,发挥学生社团自治功能,开展“心分享”“心旅程”等朋辈团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朋辈团体氛围。打造二级学院品牌活动,实施“21天夜跑打卡”“阳光花园”等健康行动,培养学生乐观开朗心理品质。(3)营造心理健康生态。联合心理教研室、学工部、宣传部等,举办心理育人沙龙,解读立德树人与心理育人内在联系,引导教师立足岗位、提升素养,强化工作能效。(四川旅游学院)

▲眉山市打造“东坡”特色思政品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1)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印发《眉山市“东坡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开发思政研学路线7条,打造“课堂+实践+文化”育人空间。(2)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三进”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用好眉山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举办研讨会3次、课堂展示活动2次,编辑出版《东坡文化与思政教育创新研究》论文集1部。(3)实施“青苗计划”,多途径扩充思政教师队伍,建立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定期评选“东坡文化金牌讲师”“思政课教学名师”,形成传帮带一体的思政教师专业发展良好局面。(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成都医学院弘扬红医文化注重育人实效。(1)实施红医文化育人。成立红医文化研究中心和团队,建立红医故事、人物、口述史案例库,开展“红医文化讲堂”“红色经典悦读”活动,打造“青马问道”“红小医”学术品牌,通过“红医仁心”公众号、“红医精神代代传”微视频大赛等,营造红医文化氛围。(2)融入医学人文教育。构建“思想·人文·心理”显隐课程体系,编撰《医学人文教育典型案例》《红医文化典型案例选编》等教材,开设《人文与医学》选修课,推行“医学人讲医学事”。(3)拓展实践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赴通江等革命老区,体验红军医院事迹,深化理想信念。围绕医疗改革、医患关系、社区养老等主题,开展医路行走、医情调研、医学服务,常态开展志愿服务,增强学生职业使命感。(成都医学院)

▲遂宁市创新关爱模式护航农村儿童健康成长。(1)寄宿关爱,建设温馨港湾。联动妇联等20家部门,在全市1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覆盖推行周末假日寄宿模式,惠及留守儿童4400余名,开设腰鼓等特色趣味活动,鼓励学生人均发展兴趣爱好1~2项。(2)心理关怀,构筑健康防线。自主编印《洒向心田的光》等校本教材40余套,重点关注留守、家庭关系紧张等学生群体,实施“一对一”关爱服务,开通24小时“12356”心理援助热线,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3)溺水防护,织密安全网络。开展防溺水知识安全教育,对辖区内各类水域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水域物防设施建设,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并配备充足的救生圈等应急救援设备。(遂宁市教育局)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保障产业链人才供给。(1)围绕航空制造、运营、维修全产业链打造高水平航空专业集群,开设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等10余个紧缺急需专业。(2)将人才培养与航空重点型号量产需求精准对接,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5%,国防军工民航领域企事业单位就业占比超50%。(3)打造“教学名师+型号总师+技能大师”领衔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联合链主企业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平台,培养具有“强”“宽”“精”“创”特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

信 息 广 角

▲绵阳市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绵阳作为全省唯一市(州)成功入选。(1)强化建设。投入资金完善科学教育基建,建成各类教室并配齐辅导员,夯实硬件基础。推进教育数字化融合,实现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效率与体验。(2)强化实践。发挥院士资源开展校内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科研资源拓展科学实践,让学生接触前沿科研;依托平台开展科普交流与赛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3)强化探索。成立川渝首所科技高中,开展拔尖创新项目,认定11所培养基地学校;聚焦国防科技学科联合培养,与多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研究与师资培训,为国家国防科技战略培养优秀青少年人才。(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助守绿林青山安全防线。(1)科技赋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技术培训+智慧防控+立体宣传”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为当地防火队员定制涵盖无人机巡检操作、热成像火点识别、应急处置流程的系统化课程,配套编撰彝汉双语操作手册。(2)创新机制构建全链条治理格局。每日开展地面人工巡检与红外热成像无人机空中监测,累计完成44.6平方公里山林扫描,建立9处火灾隐患点电子档案;协助建成喜德县首个无人值守机场,实现24小时无人化定时巡航;改造大载重农用无人机加载灭火装置,确保零星火点早发现、早处置。(3)宣防融合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利用搭载高功率扩音设备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展彝汉双语防火宣传,每日定时覆盖海拔2000—3000米山区,循环播报防火条例与应急知识,构建起“科技+人文”的防火意识培育体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