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33期)四川师范大学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特色育人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9-01 11:03 来源:办公室 分享:
   

四川师范大学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紧扣“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核心部署,全面统筹、系统谋划,充分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见长优势,通过整合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传统优势学科资源,与文旅行业企业形成深度互动,推动全会精神深植师生思想、融入办学实践、服务发展大局。

一、深化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环节,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开展校院两级党委“第一议题”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教职工政治理论专题学习,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领会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关键问题,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广泛开展全会精神专题宣讲,组织专家学者、思政骨干教师及青年学生,面向院系、班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专题宣讲,全方位深化研究阐释。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川实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关键路径等,认真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奋力将川师大的人文社科优势、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优势。

二、坚持统筹谋划,确保落地见效

制定出台《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多学科协同创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到2027年,建优建强具有鲜明辨识度、突出显示度的川师文旅融合服务体系,成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培育高地、科研创新策源地、智力服务主力军及巴蜀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旅传播重地,助力四川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融合质效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全国领先等核心目标落地,在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中彰显川师担当。

三、强化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发展

与省文物局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文化资源创新转化、巴蜀文明研究阐释四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峨眉电影集团联合开展“星芒计划”—大学生优秀短视频作品展播,以培育壮大影视动漫、游戏电竞、数字创意、网络视听、超高清视频等重点产业为工作方向,在干部双向培养、人才资源共享、科研平台共建、影视项目合作4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打造四川特色文旅名片。与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共建“首发经济研究院”,成立首发经济促进联盟。持续深化首发经济、科技创新、文创产业、人才引育、教育提质等多领域合作,在首发经济理论架构的研究阐释、产业图谱绘制、首发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成效。与渠县城坝遗址中心合作开发“巴賨文化”文创科普读物和中国汉阙博物馆研学课程;与广元市合作开发唐家河国家级森林公园研学课程;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合作开发龙泉山旅游线路、与松潘县合作开发县域旅游线路,为地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等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特色育人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山区高职院校实际,全面构建“大思政课领航—红色文化铸魂—美育涵养润心—协同育人增效”育人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以思政教育领航构建育人格局

一是构建全域协同模式。统筹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教育三个课堂,创设纵横贯通育人平台,实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教育手段无缝连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被新华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收录,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二是推进深度融合教学。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结合、教学方法与信息手段结合、教学案例与社会发展结合“三结合”整合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求知融入课堂教学、问题探索融入课外实践、知情意行融入校园生活“三融入”深化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学生问题反思、对学生收获反思、对学生评价反思“三反思”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是打造数字思政产品。依托“云课堂”搭建优质课程平台,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云端红色展馆”“VR革命旧址体验”等数字化思政产品,增强学生参与体验感,获得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红色文化铸魂挖掘育人资源

一是精神谱系立体化传承。挖掘红色资源时代内涵,构建“革命传统—建设精神—改革创新”教育链条,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增强学生“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感,获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1个,省级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示范专业2个、示范课程10门。

二是红色资源校本化转化。开展红色主题资料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用红色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著作,完成《中国共产党广元历史(1978-2012)》编撰任务,建设“教育初心馆”,参与九华岩战斗遗址建设,引导当代大学生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三是青年话语时代化表达。以主题宣讲等形式活化红色故事,大学生讲思政课《国潮崛起彰显文化自信》作品获得四川省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特等奖,实现主流价值观年轻化表达。

三、以美育涵养润心丰富育人文化

一是审美培育固本。实施“美育素养浸润计划”,打造特色美育课程和艺术教育“一院一品”,荣获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6项,《绣嫁妆》作品获推参加国家级展演。

二是文化创新赋能。构建蜀道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承办《蜀道文库》首发仪式,举办蜀道文化学术论坛、蜀道文艺晚会等活动,参演第十三届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联盟示范单位、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师范教育示范基地。

三是实践养成塑形。组织学生赴苍溪县红军渡、木门会议会址纪念馆、旺苍县红军城开展研学活动,弘扬长征精神,促进青年学子知行合一,获批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四、以协同发展提质深化育人实效

一是导师团队专业化。组建“思政教师+艺术教师+红色文化研究专家”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大思政课”师资队伍,邀请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人物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打造具备“六要”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是成果转化长效化。深化“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项目,选派优秀毕业生赴新疆就业、支教,获得“温暖工程优秀项目责任人奖”“温暖工程奋斗之星”等称号。

三是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五育并举”基础性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发展评价体系,健全“过程性考核+成果展示+社会反馈”多元评价模式,实现育人工作与党的方针“同心”、与中心工作“同向”、与现实需求“同步”、与学生成长“同行”。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月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简报第33期)四川师范大学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特色育人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2025-09-01 11:03 来源:办公室

四川师范大学发挥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紧扣“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核心部署,全面统筹、系统谋划,充分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见长优势,通过整合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传统优势学科资源,与文旅行业企业形成深度互动,推动全会精神深植师生思想、融入办学实践、服务发展大局。

一、深化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环节,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开展校院两级党委“第一议题”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教职工政治理论专题学习,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领会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关键问题,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广泛开展全会精神专题宣讲,组织专家学者、思政骨干教师及青年学生,面向院系、班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专题宣讲,全方位深化研究阐释。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川实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关键路径等,认真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奋力将川师大的人文社科优势、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优势。

二、坚持统筹谋划,确保落地见效

制定出台《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多学科协同创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到2027年,建优建强具有鲜明辨识度、突出显示度的川师文旅融合服务体系,成为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培育高地、科研创新策源地、智力服务主力军及巴蜀文化传承创新和文旅传播重地,助力四川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融合质效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全国领先等核心目标落地,在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中彰显川师担当。

三、强化协同创新,服务地方发展

与省文物局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文化资源创新转化、巴蜀文明研究阐释四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峨眉电影集团联合开展“星芒计划”—大学生优秀短视频作品展播,以培育壮大影视动漫、游戏电竞、数字创意、网络视听、超高清视频等重点产业为工作方向,在干部双向培养、人才资源共享、科研平台共建、影视项目合作4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打造四川特色文旅名片。与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共建“首发经济研究院”,成立首发经济促进联盟。持续深化首发经济、科技创新、文创产业、人才引育、教育提质等多领域合作,在首发经济理论架构的研究阐释、产业图谱绘制、首发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成效。与渠县城坝遗址中心合作开发“巴賨文化”文创科普读物和中国汉阙博物馆研学课程;与广元市合作开发唐家河国家级森林公园研学课程;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合作开发龙泉山旅游线路、与松潘县合作开发县域旅游线路,为地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等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特色育人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山区高职院校实际,全面构建“大思政课领航—红色文化铸魂—美育涵养润心—协同育人增效”育人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以思政教育领航构建育人格局

一是构建全域协同模式。统筹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教育三个课堂,创设纵横贯通育人平台,实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教育手段无缝连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被新华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收录,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二是推进深度融合教学。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结合、教学方法与信息手段结合、教学案例与社会发展结合“三结合”整合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求知融入课堂教学、问题探索融入课外实践、知情意行融入校园生活“三融入”深化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学生问题反思、对学生收获反思、对学生评价反思“三反思”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是打造数字思政产品。依托“云课堂”搭建优质课程平台,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云端红色展馆”“VR革命旧址体验”等数字化思政产品,增强学生参与体验感,获得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红色文化铸魂挖掘育人资源

一是精神谱系立体化传承。挖掘红色资源时代内涵,构建“革命传统—建设精神—改革创新”教育链条,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增强学生“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感,获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1个,省级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示范专业2个、示范课程10门。

二是红色资源校本化转化。开展红色主题资料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用红色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著作,完成《中国共产党广元历史(1978-2012)》编撰任务,建设“教育初心馆”,参与九华岩战斗遗址建设,引导当代大学生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三是青年话语时代化表达。以主题宣讲等形式活化红色故事,大学生讲思政课《国潮崛起彰显文化自信》作品获得四川省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特等奖,实现主流价值观年轻化表达。

三、以美育涵养润心丰富育人文化

一是审美培育固本。实施“美育素养浸润计划”,打造特色美育课程和艺术教育“一院一品”,荣获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6项,《绣嫁妆》作品获推参加国家级展演。

二是文化创新赋能。构建蜀道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承办《蜀道文库》首发仪式,举办蜀道文化学术论坛、蜀道文艺晚会等活动,参演第十三届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联盟示范单位、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师范教育示范基地。

三是实践养成塑形。组织学生赴苍溪县红军渡、木门会议会址纪念馆、旺苍县红军城开展研学活动,弘扬长征精神,促进青年学子知行合一,获批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四、以协同发展提质深化育人实效

一是导师团队专业化。组建“思政教师+艺术教师+红色文化研究专家”跨学科导师团队,建设“大思政课”师资队伍,邀请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人物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打造具备“六要”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是成果转化长效化。深化“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项目,选派优秀毕业生赴新疆就业、支教,获得“温暖工程优秀项目责任人奖”“温暖工程奋斗之星”等称号。

三是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五育并举”基础性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发展评价体系,健全“过程性考核+成果展示+社会反馈”多元评价模式,实现育人工作与党的方针“同心”、与中心工作“同向”、与现实需求“同步”、与学生成长“同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