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四川教育动态第32期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9-25 16:29 来源:办公室 分享:
   

教育要情 

●我省出台“硬核”举措严防学生“掉队”

基层速递 

●凉山州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

●阿坝师范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攀枝花市多维发力推进“网链共享计划”

●成都医学院以产学研用协同构建老年健康与智慧医养新生态

信息广角 5

●西昌学院以天安门国旗为载体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教 育 要 情

▲我省出台“硬核”举措严防学生“掉队”。近日,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休学及疑似辍学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全面提升控辍保学工作成效。(1)压实“四方责任”。建立与家长、社区网格员移交管理制度,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2)强化全过程管理。在休学管理上出“硬招”,严格规范休学审批、复学衔接程序,并为休学学生建立“一人一档”,不能“一休了之”,要持续提供关怀帮扶,确保学生“休有所管、返有所依”。(3)健全动态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在防辍预警上亮“真招”,通过严格考勤、即时核查、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识别疑似辍学风险,并启动“一人一策”的家校社多方联动劝返帮扶,确保“应学尽学、应返尽返”。通知强调部门联动与督导问责,对失职行为严肃追责,全力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基教处)

基 层 速 递

▲凉山州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1)强化典型选树。坚持在教师节期间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楷模等评选表扬活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践行育人使命。(2)完善待遇保障。规范开展教师职称评审,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着力拓宽农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严格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督导”确保各项补贴及时发放,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3)营造育人环境。印发《凉山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及配套通知,明确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切实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从源头上控制非教学负担,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干扰,保障教师聚焦主责主业,营造安心从教的良好育人环境。(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阿坝师范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1)强化组织共建。全面推行“1+N+M”党建协作模式,组织校内各党组织与地方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联建,推动党建交流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组织保障。(2)突出人才支撑。选派优秀师生担任驻村干部、艺术村长及支教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帮扶与人才培训。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孵化涉农企业,打造特色农旅项目,促进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和可持续发展。(3)赋能文化振兴。组织师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及乡村教育支持,合作共建民族地区文化教研基地,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工程,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阿坝师范学院)

▲攀枝花市多维发力推进“网链共享计划”。(1)出台《攀枝花市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实施方案》,组建教学联盟,构建网络共享体系,开展共同教研,共享课程资源。(2)构建“省级框架+本地部署”模式,聚焦名校课堂、网络教研、资源中心三大功能,拓展“四川云教”攀枝花频道建设,构建8条网链实现幼、小、初、高全学段覆盖,提高双师协同互动教学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效。(3)依托市县(区)教科研机构,推动AI助教助研,强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打造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教研共同体,促进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均衡。(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成都医学院以产学研用协同构建老年健康与智慧医养新生态。(1)坚持资源整合。构建“一平台、三中心、多网点、全链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依托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智慧养老平台,联合40余家医疗机构组成医联体,设立智慧医养大数据应用示范点32个,实现“人联、智联、物联”,惠及超过220万居民。(2)强化科技赋能。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建立9类数据共享机制,深度挖掘分析1460余万老年人健康数据,自主研发管理系统13套,相关平台入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注重人才培养。成立大健康与智能工程学院,建设医理工管融合专业集群,牵头组建多个国家级老年健康与教育分会,开展微专业合作和“1+X”证书试点,成立老年健康学院,开发智慧护理实践平台。(成都医学院)

▲内江市多措并举全力护航秋季开学。(1)抓实安全管理。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以“四不两直”方式对在建工程、消防设施、食品安全、实验室危化品及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等重点区域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2)落细教学准备。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做好学生报到注册和教学准备。强化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订齐订足教材,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3)优化资源供给。建成经开区实验中学等学校,提供义务教育学位5280个,实施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构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体系。(4)保障入学权益。按时发放学生资助金,加强学籍信息化管理,全覆盖排查在籍不在校学生,保持脱贫户、监测对象失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内江市教育和体育局)

▲西南石油大学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打造健康学校新范式。(1)慢病防控精准化。构建“监测—干预—宣教”闭环体系,年均开展体检1.8万余人次,开发减重课程,设立体重管理门诊,建立“健康档案—个性化方案—28天追踪”干预流程,设置食堂营养可视化“5D健康窗口”,织就全域健康防护网。(2)心理健康体系化。实施心理健康育人工程,打造“春启希望 夏育自信 秋砺坚韧 冬蕴温暖”四季品牌活动链,建立“校—院—班—寝—家—医”六级网络,与三甲医院共建绿色转诊通道,危机预警响应率达100%。(3)急救教育标准化。建立“普及教育—专业认证—智能响应”体系,将急救培训纳入新生军训必修课,培养持证救护员5000余名,布设28台AED设备联动腾讯平台,建成“3分钟响应圈”。(4)体质提升智慧化。推广“四年600公里”健身跑制度,颁布《课外健身跑管理细则》,开设《减脂塑形》必修课与体育俱乐部课程,升级智慧管理系统,在梦溪湖步道增设健康打卡点。(5)健康治理协同化。专项资金投入年均增长5%,建成800㎡心理中心、健康教育体验室、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场所,配置CT、胶囊胃镜设备,年均服务门诊7万人次。(西南石油大学)

信 息 广 角

▲西昌学院以天安门国旗为载体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近日,西昌学院获赠天安门广场升挂的2025年5月22日“彝海结盟”90周年纪念日国旗。(1)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举行“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强化师生忧患意识和复兴意志,让爱国主义成为信仰的基石。(2)上好一堂“国旗下的思政课”。开展“让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心中高高飘扬”思政课,勉励师生珍惜大学时光,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栋梁之材。(3)建成一个教育基地。以国旗为载体,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学习,讲述国旗背后的故事,传承蕴含其中的崇高精神和红色基因,持续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西昌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开展“加油乡村足球合作项目”助力乡村足球教育发展。(1)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协同体系。联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及各区县教研机构,组建足球教师培训队伍,统筹保障教学场地、器材设备、课务协调等资源,承担教练培训、课程开发与技术指导核心任务,形成“高校主导+专业机构协同+地方联动”工作机制。(2)聚焦实效导向,突破关键环节。围绕“精准施训、确保实效”目标,设置核心工作板块,凝聚多方共识,制定科学操作规范,按照项目化方式推进,确保培训内容可转化、成果可衡量。(3)坚持长效赋能,打造帮扶标杆。持续开展援建球场、赋能教师、配备装备等举措,推动项目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受援地区发展乡村足球事业的内生动力。(成都体育学院)

▲万源市开展校(园)长竞聘选拔激发干事热情。(1)完善制度保障。出台《2025年万源市公开选聘校园长方案》,对范围职数、资格条件、选拔程序、组织机构4方面做出详细安排,依托“拼战赛台”,围绕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五育”成效等核心指标,建立积分考核机制,构建“能上能下”动态用人格局。(2)严格选拔程序。提前发布18个校(园)长空缺岗位竞聘公告,通过审核确定符合条件候选人,随机抽取陕西、重庆名校长和教育专家担任评委,采用“现场命题演讲+答辩”模式,根据考核积分、任职年限、竞聘成绩进行综合排序,当场确定意向学校岗位,确保选聘结果公平公正。(3)确保公正透明。组织6名纪检监察人员,成立纪检监察组,采用全程录像、屏蔽信号等方式,全流程监督选聘工作,同步公开监督电话,确保选聘工作公开透明。(达州市教育局)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月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四川教育动态第32期

2025-09-25 16:29 来源:办公室

教育要情 

●我省出台“硬核”举措严防学生“掉队”

基层速递 

●凉山州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

●阿坝师范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攀枝花市多维发力推进“网链共享计划”

●成都医学院以产学研用协同构建老年健康与智慧医养新生态

信息广角 5

●西昌学院以天安门国旗为载体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教 育 要 情

▲我省出台“硬核”举措严防学生“掉队”。近日,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休学及疑似辍学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全面提升控辍保学工作成效。(1)压实“四方责任”。建立与家长、社区网格员移交管理制度,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2)强化全过程管理。在休学管理上出“硬招”,严格规范休学审批、复学衔接程序,并为休学学生建立“一人一档”,不能“一休了之”,要持续提供关怀帮扶,确保学生“休有所管、返有所依”。(3)健全动态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在防辍预警上亮“真招”,通过严格考勤、即时核查、数据比对等方式精准识别疑似辍学风险,并启动“一人一策”的家校社多方联动劝返帮扶,确保“应学尽学、应返尽返”。通知强调部门联动与督导问责,对失职行为严肃追责,全力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基教处)

基 层 速 递

▲凉山州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1)强化典型选树。坚持在教师节期间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楷模等评选表扬活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广大教师践行育人使命。(2)完善待遇保障。规范开展教师职称评审,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着力拓宽农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严格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督导”确保各项补贴及时发放,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3)营造育人环境。印发《凉山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及配套通知,明确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切实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从源头上控制非教学负担,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干扰,保障教师聚焦主责主业,营造安心从教的良好育人环境。(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阿坝师范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1)强化组织共建。全面推行“1+N+M”党建协作模式,组织校内各党组织与地方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联建,推动党建交流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组织保障。(2)突出人才支撑。选派优秀师生担任驻村干部、艺术村长及支教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帮扶与人才培训。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孵化涉农企业,打造特色农旅项目,促进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和可持续发展。(3)赋能文化振兴。组织师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传统文化保护、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及乡村教育支持,合作共建民族地区文化教研基地,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工程,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阿坝师范学院)

▲攀枝花市多维发力推进“网链共享计划”。(1)出台《攀枝花市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实施方案》,组建教学联盟,构建网络共享体系,开展共同教研,共享课程资源。(2)构建“省级框架+本地部署”模式,聚焦名校课堂、网络教研、资源中心三大功能,拓展“四川云教”攀枝花频道建设,构建8条网链实现幼、小、初、高全学段覆盖,提高双师协同互动教学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效。(3)依托市县(区)教科研机构,推动AI助教助研,强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打造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教研共同体,促进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均衡。(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成都医学院以产学研用协同构建老年健康与智慧医养新生态。(1)坚持资源整合。构建“一平台、三中心、多网点、全链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依托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智慧养老平台,联合40余家医疗机构组成医联体,设立智慧医养大数据应用示范点32个,实现“人联、智联、物联”,惠及超过220万居民。(2)强化科技赋能。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建立9类数据共享机制,深度挖掘分析1460余万老年人健康数据,自主研发管理系统13套,相关平台入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注重人才培养。成立大健康与智能工程学院,建设医理工管融合专业集群,牵头组建多个国家级老年健康与教育分会,开展微专业合作和“1+X”证书试点,成立老年健康学院,开发智慧护理实践平台。(成都医学院)

▲内江市多措并举全力护航秋季开学。(1)抓实安全管理。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以“四不两直”方式对在建工程、消防设施、食品安全、实验室危化品及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等重点区域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2)落细教学准备。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做好学生报到注册和教学准备。强化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订齐订足教材,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3)优化资源供给。建成经开区实验中学等学校,提供义务教育学位5280个,实施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构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体系。(4)保障入学权益。按时发放学生资助金,加强学籍信息化管理,全覆盖排查在籍不在校学生,保持脱贫户、监测对象失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内江市教育和体育局)

▲西南石油大学构建“五维融合”育人体系打造健康学校新范式。(1)慢病防控精准化。构建“监测—干预—宣教”闭环体系,年均开展体检1.8万余人次,开发减重课程,设立体重管理门诊,建立“健康档案—个性化方案—28天追踪”干预流程,设置食堂营养可视化“5D健康窗口”,织就全域健康防护网。(2)心理健康体系化。实施心理健康育人工程,打造“春启希望 夏育自信 秋砺坚韧 冬蕴温暖”四季品牌活动链,建立“校—院—班—寝—家—医”六级网络,与三甲医院共建绿色转诊通道,危机预警响应率达100%。(3)急救教育标准化。建立“普及教育—专业认证—智能响应”体系,将急救培训纳入新生军训必修课,培养持证救护员5000余名,布设28台AED设备联动腾讯平台,建成“3分钟响应圈”。(4)体质提升智慧化。推广“四年600公里”健身跑制度,颁布《课外健身跑管理细则》,开设《减脂塑形》必修课与体育俱乐部课程,升级智慧管理系统,在梦溪湖步道增设健康打卡点。(5)健康治理协同化。专项资金投入年均增长5%,建成800㎡心理中心、健康教育体验室、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场所,配置CT、胶囊胃镜设备,年均服务门诊7万人次。(西南石油大学)

信 息 广 角

▲西昌学院以天安门国旗为载体扎实开展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近日,西昌学院获赠天安门广场升挂的2025年5月22日“彝海结盟”90周年纪念日国旗。(1)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举行“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强化师生忧患意识和复兴意志,让爱国主义成为信仰的基石。(2)上好一堂“国旗下的思政课”。开展“让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的旗帜在心中高高飘扬”思政课,勉励师生珍惜大学时光,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栋梁之材。(3)建成一个教育基地。以国旗为载体,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学习,讲述国旗背后的故事,传承蕴含其中的崇高精神和红色基因,持续激发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西昌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开展“加油乡村足球合作项目”助力乡村足球教育发展。(1)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协同体系。联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及各区县教研机构,组建足球教师培训队伍,统筹保障教学场地、器材设备、课务协调等资源,承担教练培训、课程开发与技术指导核心任务,形成“高校主导+专业机构协同+地方联动”工作机制。(2)聚焦实效导向,突破关键环节。围绕“精准施训、确保实效”目标,设置核心工作板块,凝聚多方共识,制定科学操作规范,按照项目化方式推进,确保培训内容可转化、成果可衡量。(3)坚持长效赋能,打造帮扶标杆。持续开展援建球场、赋能教师、配备装备等举措,推动项目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受援地区发展乡村足球事业的内生动力。(成都体育学院)

▲万源市开展校(园)长竞聘选拔激发干事热情。(1)完善制度保障。出台《2025年万源市公开选聘校园长方案》,对范围职数、资格条件、选拔程序、组织机构4方面做出详细安排,依托“拼战赛台”,围绕教育质量提升、学生“五育”成效等核心指标,建立积分考核机制,构建“能上能下”动态用人格局。(2)严格选拔程序。提前发布18个校(园)长空缺岗位竞聘公告,通过审核确定符合条件候选人,随机抽取陕西、重庆名校长和教育专家担任评委,采用“现场命题演讲+答辩”模式,根据考核积分、任职年限、竞聘成绩进行综合排序,当场确定意向学校岗位,确保选聘结果公平公正。(3)确保公正透明。组织6名纪检监察人员,成立纪检监察组,采用全程录像、屏蔽信号等方式,全流程监督选聘工作,同步公开监督电话,确保选聘工作公开透明。(达州市教育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