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区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
  • 机构
    委厅领导
    机关处室
    直属事业单位
    地方属高校
    驻厅纪检监察组
  • 新闻
    教育要闻
    战线动态
    政策解读
    专题专栏
    视频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制度
    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库
  • 政务服务
  • 互动
    厅长信箱
    回应关切
    问答精选
    在线访谈
    结果反馈
  • 办公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教育厅动态简报

(简报第37期)攀枝花市加强县域高中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平昌县创新学校食堂现代化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校园餐管理质效

[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5-09-30 12:36 来源:办公室 分享:
   

攀枝花市加强县域高中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攀枝花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因地制宜、综合改革,推动盐边县中学校(以下简称“盐中”)与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以下简称“市七中”)携手共建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机制联建、师资联动、数智联通、管理联通四大核心举措,走出了一条“多元联动、长效造血、振兴县中”新路子。

一、聚焦效能提升,以机制联建筑牢帮扶体系。精准需求匹配,构建盐边县教育和体育局、盐中、市七中“三方协商”机制,创新实施全链条驻点任职,选派市七中3名管理干部全职挂任县教体局副书记、盐中校长等核心职务,7名省市级骨干教师挂职教务处主任等关键岗位,形成“编制不动、岗位流动、考核一体”的柔性机制与一体化管理链。每月召开联合办学推进会,建立“年度过程性评价+三年周期综合评估”量化考核机制,构建涵盖理念融合、管理协同、师资联动的规章制度12项。秉持“求同存异”原则推进差异化管理标准一体化建设,以统一基础管理标准和关键运行机制为纽带,着力推动深度融合,探索出尊重校际差异的县域中学标准化管理提升路径,持续推动联合办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聚焦教师发展,以师资联动推动队伍成长。聚焦师资短板,构建双向培养机制,建立市七中“教育帮扶基地”,实施双向师资培养计划,将市七中的“授渔计划”与盐中“种子教师跟岗计划”有机衔接,选派市七中31名教师到盐中驻点教学,盐中10名管理干部、13名“种子教师”赴市七中顶岗锻炼,跨校组建60对“师徒帮带”对子,组织市七中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定期指导,两校教师“线上线下”同备一堂课,市七中专家“云上云下”坐镇指导,实现“同步课堂、同步教研”,促进盐中教师专业成长和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

三、聚焦教育公平,以数智联通促进资源共享。创新“点题共答”机制,搭建“市七中专业力量+盐中需求”平台,构建“双向点题、联合破题、成果共享”闭环模式,实现优质课程、精品课件、智能题库等数字化资源共享,确保盐中师生能够常态化、实时化获取市七中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势共用、智慧共享。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研活动50余次,针对“分层教学实施难”“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模糊”等30余项教学难点,试点探索“远程双师课堂”建设,以“问题导向学习”“分层教学”等高效课堂模式促进盐中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四、聚焦学校治理,以管理联通激活发展动能。提升教学质量,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逐渐形成“文化+艺体”双翼发展模式。打包输入市七中标准化管理模式,实行年级负责制,整合学校9个部门为3个中心,精简行政流程,降低学校运行成本。选拔20名年轻教师担任中层干部,有效预防断层风险。建立24小时驻校督查制度与年级负责制,实现常规管理问题“天天清”,切实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加强学生心育工作,借鉴市七中“2345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法,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中心,开设“春晖家长课堂”,构建“思政+心理”融合培养体系,扎实开展“阳光正心·百日护航”专项行动,实现心理筛查覆盖率100%。

平昌县创新学校食堂现代化治理模式

全面提升校园餐管理质效

平昌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相关要求,针对校园餐供应中质量、安全与成本等难点问题,创新推行校园餐规范管理举措,构建起全链条、多维度、智慧化校园餐治理体系,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锚定“一个目标”,严守安全底线

坚持以“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为核心目标,严格落实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和校(园)长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联合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部门开展不定期联合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全部纳入县级统一集中定点采购,高中阶段学校餐费实行代收费管理,全县学校食堂实现100%自主管理。

二、聚焦“两个关键”,筑牢管理根基

一是精准追溯食材过程。排查全县106家供应商,建立资质监管台账,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与进货查验制度,实现食材从产地到餐桌全流程追溯。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落实生熟分离、用具分类管理,规范食品留样,开展从业人员健康培训。

二是规范透明膳食经费。运用智慧食堂管理平台,实现餐费收缴、资金支付、库存管理全流程数字化,重点预警采购价格异常、支付风险与库存损耗。通过公告栏、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公示膳食经费收支、食材采购价格、带量食谱及成本核算等信息,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用好“三大载体”,构建共治格局

一是线下多元参与。每月组织学生家长、代表委员参观后厨、体验餐食制作,参与陪餐并召开座谈会,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及时反馈结果,提升家校互信。公开招聘494名“妈妈帮厨员”参与食材处理、分餐等工作,组建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赋予家长食材质量、加工过程监督权限,家长监督员占比达45%。

二是线上智慧赋能。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AI”系统,关键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与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联网,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与违规行为智能预警。在校门口安装液晶显示屏,实时公示后厨操作、食材来源与价格、经费收支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三是交叉学习培训。常态化开展“周末讲食堂、月末大培训、季末大交流”活动,汇编印发《“校园餐”政策法规与操作指南》,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培训实现全覆盖。各片区每季度组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实地交叉学习,推广结对管理等创新做法,带动县域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四、实现“四个提升”,优化服务质量

一是提升餐食适口度。每学期开展菜品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营养膳食指南》动态调整带量食谱,师生满意度达92%,主副食材入口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是提升治理透明度。通过“阳光晒场”“智慧平台”等渠道,实现食材采购、经费收支、后厨操作等关键信息100%公开,社会监督响应时效缩短至24小时内。

三是提升共治参与度。学生家长、代表委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活动达6.5万人次,形成“政府监管、学校主责、家长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格局。

四是提升群众满意度。整合12345热线、“码上举报”等投诉渠道,建立统一受理台账,限时响应处理并反馈结果,全年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校园餐好评率达95%。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黄月
打印本页
返回首页
无障碍浏览 移动门户 新媒体矩阵

(简报第37期)攀枝花市加强县域高中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平昌县创新学校食堂现代化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校园餐管理质效

2025-09-30 12:36 来源:办公室

攀枝花市加强县域高中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攀枝花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因地制宜、综合改革,推动盐边县中学校(以下简称“盐中”)与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以下简称“市七中”)携手共建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机制联建、师资联动、数智联通、管理联通四大核心举措,走出了一条“多元联动、长效造血、振兴县中”新路子。

一、聚焦效能提升,以机制联建筑牢帮扶体系。精准需求匹配,构建盐边县教育和体育局、盐中、市七中“三方协商”机制,创新实施全链条驻点任职,选派市七中3名管理干部全职挂任县教体局副书记、盐中校长等核心职务,7名省市级骨干教师挂职教务处主任等关键岗位,形成“编制不动、岗位流动、考核一体”的柔性机制与一体化管理链。每月召开联合办学推进会,建立“年度过程性评价+三年周期综合评估”量化考核机制,构建涵盖理念融合、管理协同、师资联动的规章制度12项。秉持“求同存异”原则推进差异化管理标准一体化建设,以统一基础管理标准和关键运行机制为纽带,着力推动深度融合,探索出尊重校际差异的县域中学标准化管理提升路径,持续推动联合办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聚焦教师发展,以师资联动推动队伍成长。聚焦师资短板,构建双向培养机制,建立市七中“教育帮扶基地”,实施双向师资培养计划,将市七中的“授渔计划”与盐中“种子教师跟岗计划”有机衔接,选派市七中31名教师到盐中驻点教学,盐中10名管理干部、13名“种子教师”赴市七中顶岗锻炼,跨校组建60对“师徒帮带”对子,组织市七中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定期指导,两校教师“线上线下”同备一堂课,市七中专家“云上云下”坐镇指导,实现“同步课堂、同步教研”,促进盐中教师专业成长和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

三、聚焦教育公平,以数智联通促进资源共享。创新“点题共答”机制,搭建“市七中专业力量+盐中需求”平台,构建“双向点题、联合破题、成果共享”闭环模式,实现优质课程、精品课件、智能题库等数字化资源共享,确保盐中师生能够常态化、实时化获取市七中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势共用、智慧共享。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研活动50余次,针对“分层教学实施难”“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模糊”等30余项教学难点,试点探索“远程双师课堂”建设,以“问题导向学习”“分层教学”等高效课堂模式促进盐中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四、聚焦学校治理,以管理联通激活发展动能。提升教学质量,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逐渐形成“文化+艺体”双翼发展模式。打包输入市七中标准化管理模式,实行年级负责制,整合学校9个部门为3个中心,精简行政流程,降低学校运行成本。选拔20名年轻教师担任中层干部,有效预防断层风险。建立24小时驻校督查制度与年级负责制,实现常规管理问题“天天清”,切实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加强学生心育工作,借鉴市七中“2345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法,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中心,开设“春晖家长课堂”,构建“思政+心理”融合培养体系,扎实开展“阳光正心·百日护航”专项行动,实现心理筛查覆盖率100%。

平昌县创新学校食堂现代化治理模式

全面提升校园餐管理质效

平昌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相关要求,针对校园餐供应中质量、安全与成本等难点问题,创新推行校园餐规范管理举措,构建起全链条、多维度、智慧化校园餐治理体系,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锚定“一个目标”,严守安全底线

坚持以“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为核心目标,严格落实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和校(园)长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联合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部门开展不定期联合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全部纳入县级统一集中定点采购,高中阶段学校餐费实行代收费管理,全县学校食堂实现100%自主管理。

二、聚焦“两个关键”,筑牢管理根基

一是精准追溯食材过程。排查全县106家供应商,建立资质监管台账,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与进货查验制度,实现食材从产地到餐桌全流程追溯。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落实生熟分离、用具分类管理,规范食品留样,开展从业人员健康培训。

二是规范透明膳食经费。运用智慧食堂管理平台,实现餐费收缴、资金支付、库存管理全流程数字化,重点预警采购价格异常、支付风险与库存损耗。通过公告栏、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公示膳食经费收支、食材采购价格、带量食谱及成本核算等信息,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用好“三大载体”,构建共治格局

一是线下多元参与。每月组织学生家长、代表委员参观后厨、体验餐食制作,参与陪餐并召开座谈会,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及时反馈结果,提升家校互信。公开招聘494名“妈妈帮厨员”参与食材处理、分餐等工作,组建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赋予家长食材质量、加工过程监督权限,家长监督员占比达45%。

二是线上智慧赋能。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AI”系统,关键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与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联网,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与违规行为智能预警。在校门口安装液晶显示屏,实时公示后厨操作、食材来源与价格、经费收支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三是交叉学习培训。常态化开展“周末讲食堂、月末大培训、季末大交流”活动,汇编印发《“校园餐”政策法规与操作指南》,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培训实现全覆盖。各片区每季度组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实地交叉学习,推广结对管理等创新做法,带动县域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四、实现“四个提升”,优化服务质量

一是提升餐食适口度。每学期开展菜品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营养膳食指南》动态调整带量食谱,师生满意度达92%,主副食材入口率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是提升治理透明度。通过“阳光晒场”“智慧平台”等渠道,实现食材采购、经费收支、后厨操作等关键信息100%公开,社会监督响应时效缩短至24小时内。

三是提升共治参与度。学生家长、代表委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活动达6.5万人次,形成“政府监管、学校主责、家长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格局。

四是提升群众满意度。整合12345热线、“码上举报”等投诉渠道,建立统一受理台账,限时响应处理并反馈结果,全年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校园餐好评率达9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教育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政务服务网 驻厅纪检监察组 四川智慧教育平台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站点地图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公安部备案号: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674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6 备案号:蜀ICP备19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