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函〔2024〕505号
有关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24年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遴选工作。经高校申报、专家评审,确定立项建设2024年四川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0个,现将名单(见附件1)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任务
(一)创新育人模式。相关高校要根据基础学科特点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三制三化”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一流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师资和核心实践项目。坚持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完善学业、科研和生活导师制,给予学生全流程、全方位指导帮助。
(二)实施贯通培养。创新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遴选方式,探索“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滚动分流”的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完善入校后二次选拔和动态分流培养机制,对进入基地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合理引导、科学分流,形成衔接有序、逐级递进、渗透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主动与符合条件的中学加强合作,依托“英才计划”等项目,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早期识别与联合培养机制,共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试点,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探索基础学科学生本硕博纵向跨层次选课、横向跨学科选课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
(三)深化科教融汇。相关高校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聚焦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科研主攻方向,与天府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教协同育人,在组织管理模式、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建共享、联合科技攻关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以重大科研项目为抓手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加强对外合作。相关高校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邀请国际顶尖专家或重大发现的原创者进行学术报告、授课或访问交流,鼓励学生赴国际一流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实习或参加各种国际学科竞赛。探索“中外双导”的联合导师制模式,开展国际联合培养与暑期科研实践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学术大师深度接触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
(五)强化组织管理。相关高校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建设主体,要将基地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给予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充分自主权、配套特殊政策和充足财物保障。要健全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统筹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各类资源,完善经费投入、使用、监管等机制,建设信息化资源和管理平台,形成有利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优渥环境,确保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二、项目管理
(一)项目以四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教育厅每年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督查,开展年度考核;一个建设周期满后,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验收。项目建设成效未达到验收要求的,应进行限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内再次组织验收。整改期间,暂停国家级、省级相关项目申报。
(二)相关高校要组织研究论证,细化工作举措,认真填写《四川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任务书》(见附件2),明确责任部门和联系人(见附件3),于2024年11月8日前将上述材料报送至指定邮箱(WORD版和加盖学校公章的PDF版)。
联系人:刘晓曦、赵倩
联系电话:028-86110894、86138114
邮箱:gaojiaochu502@163.com
四川省教育厅
2024年11月1日